佛山,被譽為“南國陶都”,經過近30年的沉淀與發展,已成為建筑陶瓷的一張“名片”。
賀州,既是廣西東靠的前沿陣地和橋頭堡,也是廣西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陶瓷產業是賀州的優勢資源產業。
從佛山到賀州,里程有多遠?發展的差距有多大?八桂建材工業基地完成了兩座城市間的對話,一次產業和資源的對接,恒希、金門……佛山一個個知名陶瓷企業通過八桂園區建設平臺,被招引在賀州土地上落戶發展。2011年4月,隨著第三家陶瓷企業——挺進建材落戶八桂建材工業基地,10個多月來,該基地共引資23億元的廣東陶瓷項目落地開工建設。賀州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從這里搶灘登陸。
仁義,八桂建材工業基地所在地,是八步區信都片5個鄉鎮之一。作為構建信都經濟區的一個重要邊緣鄉鎮,東靠優勢明顯。該鎮黨委、政府從佛山工業轉型升級和陶瓷產業發展的雙重突圍中,搶抓歷史機遇,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園區為平臺,以產業為對接的工作思路,創造自身發展優勢,形成了市場因素、政策因素、地理資源因素、軟環境建設因素等四大招商優勢,借助八桂產業園區,借殼生蛋、階梯上樓,不斷做大做強陶瓷工業基地建設。
“我們認識到,在市場經機制競爭中,企業必須遵循以市場為導向,”該鎮黨委書記羅向前說,“賀州素有生產日用陶瓷和衛生陶瓷的歷史,并遠銷區內外。但是建筑裝飾陶瓷還基本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具有很大發展空間。有了這個市場需求,我們找到企業入駐的利益切入點,找準園區產業定位,以園引園,以園引企,抱團招商的同時,設立產業入園門檻,高標準打造一個功能齊備、設施齊全,產業集聚的廣西首個高產能零排放的陶瓷示范基地。”
對于投資方,當地豐富的原材料資源和政策優勢很關鍵。基地負責人表示:“在基地方圓50里范圍內,可以找到滿足這個園區生產用的80%原材料資源,這種就地取材帶來的便捷和生產成本的降低,對入駐企業來說是個巨大的吸引。此外,當地給出的電力政策,使工業電價比廣東便宜了近50%。”正因為有了這些因素,仁義鎮在發揮東靠優勢的同時,搶占廣東陶瓷轉移先機,搭上了東部產業轉移班車。“在機遇面前,我們只有大干快干搶抓項目,沒有一刻鐘猶豫時間,如果沒有市場經濟意識、政治意識和機遇意識,機會就會稍縱即逝。”該鎮鎮長鄒夢天感慨道。在這場接力中,仁義鎮正努力扮演好一個婆家的角色,筑牢一個家的港灣,跨省迎娶一個個“嫁妝”豐厚的“媳婦”過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