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聊天、助娛樂、做家務、護安全……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逐漸成熟,各種智能產品層出不窮,從智能掃地機器人到智能音箱、智能陪伴機器人,再到智能門鎖、智能馬桶蓋等,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日漸成為生活流行品、消費新趨勢。數據顯示,智能家居產品已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一大熱點,呈現逐年增長之勢。
智能家居藍海已現
中國著名的細分產業研究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357億美元,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出貨量達到1.5億臺,同比增長高達35.9%。報告分析智能家居設備已經可以幫助用戶完成日常任務,提高安全性并節省能源費用,這一品類已成為消費電子產品中增長最快的領域。而智能家居產品分類也越來越豐富,涵蓋照明、安防、供暖、空調、娛樂、醫療看護、廚房用品等。
艾媒網數據也顯示,2019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突破1500億元,2019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產品出貨量共計8.4億臺,其中視頻娛樂出貨量最多,為3.47億臺。家庭監控安全設備次之,共計1.64億臺。
家居智能化趨勢,吸引眾多相關企業進入這一市場藍海。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2021年將達到4369億元。以此數字計算,相比2019年,到2021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增長將接近3000億元,增速將近兩倍。
行業巨頭搶灘布局
智能家居作為國家重點關注的一項新興產業,政策對于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有關支持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政策早在“十三五規劃”中就已提及。
2018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到了升級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產品,重點發展適應消費升級的智慧家庭產品等前沿信息消費產品。2019年,隨著5G的出現,AI和IoT兩大技術落地,加速了智能家居行業發展。
目前,智能家居行業發展迅速,大量的巨頭進入行業,行業內已形成了三大陣營。第一陣營為互聯網巨頭,代表性企業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第二陣營是家電行業和3C企業,代表企業包括格力、海爾、華為和小米等;第三陣營是提供智能家居設備或解決方案的企業,代表企業包括鹿客、斑點貓、歐瑞博等。
智慧場景加速落地
疫情之下,消費者對于智能設備的需求十分強烈。尤其在餐飲、物流、建筑工程等領域,人們更加希望在特殊時期,智能設備的力量可以代替人工勞動,或是希望通過智能設備,更好地保護人們的安全。
此次疫情作為一個契機,促進了原有一些“概念化”的智能設備場景落地。例如,為了避免人與電梯按鍵的接觸,降低病毒感染風險,華為云IoT聯合旺龍智能推出無接觸智能乘梯解決方案,基于園區物聯網平臺實現電梯、門禁、攝像頭、藍牙等設備的統一接入管理及多子系統聯動,通過手機APP/微信小程序/手機藍牙等方式遠程呼叫電梯并自動點亮目的樓層,解決傳統電梯的身體接觸、長時間等待,陌生人使用等問題。
在上海市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已經引入“最后100米”機器人配送。部分商務樓等重點區域引入機器人配送,每臺機器人一次可送4單,從接單到完成點對點配送平均耗時5分30秒。
疫情期間,長時間的“宅”,由各種智能設備幫助我們進行安全、衛生、健康的監測。而越來越多企業陸續啟動的居家辦公模式也將是人們智能生活的又一次升級。
智能空調、智能體溫監測計、新風、凈水等家居、健康類智能產品,掃地機器人、智能電飯煲等“宅”經濟相關產品以及智能辦公桌、智能臺燈等成為居家生活的熱門產品,同時,家電“健康”功能屬性開始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家電產品的智能化轉型升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健康意識的覺醒,自帶健康、養生功能的家居產品將繼續受到追捧。
當前,隨著5G、人工智能技術等信息化技術大力發展,“無接觸”智能化家居產品將由獨立走向互聯互通,打造出一整套的智慧家庭場景。
(武志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