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洲工業展剛剛結束,廣州工業展又將拉開帷幕。以佛山為中心的陶瓷產區,培育了數以千計的陶瓷裝備、陶瓷化工及相關配套企業,共同構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陶瓷產業集群。
相比陶瓷裝備企業,陶瓷化工類企業很是低調,其產品包括色料、釉料、墨水、熔塊、干粒、解膠劑、防污劑、增強劑、超潔亮等,在行業內的關注度一直相對較低。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陶瓷產品的創新及行業的進步,化工類企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沒有上游化工類企業的創新,就沒有諸多陶瓷企業新產品的誕生
比如仿大理石瓷磚、超耐磨瓷磚、仿滑磚、采用滲透墨水的瓷拋磚、通體磚、拋晶磚、干粒磚等等

干粒磚產品
一款新產品的誕生,往往是新裝備、新材料、新工藝的結合,才能夠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大噸位壓機的誕生,為大規格瓷磚、陶瓷大板的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型綠色、節能、環保窯爐的出現,讓瓷磚的燒制變得更加容易、效率更高、產能更大。
切、削、刮、磨、拋等冷加工設備的演進,使瓷磚的后期加工變得多元、高效;自動化上下磚機、分選機、打包機、碼垛機器人、全自動搬運叉車、智能倉庫的出現,將人力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凡此種種,陶瓷裝備技術的不斷變化,總能夠直觀呈現,直接改變瓷磚的生產方式和工藝流程,讓每一位陶瓷人感受到陶瓷生產過程的升級換代。
陶瓷化工類產品之所以相對低調,這與其產品屬性有關。
作為一種消耗材料,它無法通過直觀的產品展示呈現出產品的優異屬性和差異化。這一點在工業展上就表現得非常明顯。
陶瓷裝備類企業總能夠通過最先進的裝備、甚至現場演示來體現其技術的先進性;而化工類企業,其產品大多以粉狀、顆粒狀和液態來呈現。
參展企業很難通過化工產品的不同來體現其技術的升級與變化,沒辦法,化工類企業只好搬出采用其材料生產的瓷磚產品來證明其材料的獨特屬性,這當中包括色料、墨水、釉料、干粒等。
還有一類化工產品,如解膠劑、增強劑、防污劑、超潔亮等,一方面產品很難實現標準化,需要瓷磚生產企業根據配料、品類的變化隨時調整;另一方面又要求其材料品質相對穩定,尤其是關鍵指標不可隨意波動,繼而影響到使用效果。

氧化鋁球
因此,這類材料生產企業的創新,既要結合瓷磚生產工藝流程和品類的變化對產品指標及使用方法不斷做出新的調整,又要保證關鍵指標的相對穩定,以利于下游企業的正常生產。
同時要加強服務創新,在材料屬性與瓷磚生產、工藝技術三者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企業的作用。
作為工業展的重要參展群體,化工類企業數量眾多、產品品類更是五花八門、品種繁多,但由于其特殊的產品屬性決定了其獨特的展示方式。
因此,化工類參展企業大都不會采取超大面積的展位,材料的展示也相對單一,只是簡單的樣品展示。
這對于展會觀眾、尤其是媒體記者而言,似乎缺少了吸引眼球的噱頭和載體,未免顯得單調、乏味。
對于陶瓷行業而言,化工類企業就如同隱藏在水面下的一座冰山,一方面對行業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包括產品的正常生產和研發創新,另一方面又不被常人所關注,因為能夠被媒體報道的新聞點和素材實在太少。
相比陶瓷裝備企業和瓷磚生產企業,化工類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品牌類企業不多,其競爭也更加隱晦、低調,但其利潤率卻一點也不比裝備類企業和瓷磚類企業少。是一個隱藏在水底、默默賺取著豐厚利潤的行業。
當然,化工類企業也有諸多難以言說的酸楚與苦惱,來自生產企業技術廠長、研發經理的質疑、來自采購人員的刁難和超長的付款周期,讓化工類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變得更加謹小慎微,一不小心就會踩雷,讓幾年的心血血本無歸。
為了加強化工類企業的健康發展,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曾成立了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色釉料分會,但這個分會卻是一個存在感不強的分會。
在行業管理、技術引領、規范競爭、制定標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都鮮有建樹,許多化工類企業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早已習慣了潛水艇式的游戲規則,寧愿潛在水底也不愿浮出水面,更不愿主動打破現有的游戲規則。
事實上,行業內每一款新產品的誕生、每一次產品的迭代,都離不開化工類企業的技術創新與服務創新。
在當前陶瓷行業急速變化的轉型期,在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化工類企業需要加快行業的整合與創新力度。
一方面,培育一批品牌型、龍頭型的企業,在關鍵材料、關鍵技術領域掌握市場的主動權,能夠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為瓷磚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撐。
另一方面,需加快行業標準化建設步伐,通過標準,擴大供應鏈規模,通過標準,淘汰一批低質代價的作坊式企業,從整體上提升進入陶瓷化工業領域的門檻,讓其經營更規范、成長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