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鎖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2017年是智能鎖大爆發的一年,尤其今年上半年,眾多傳統家電家居品牌和新興創業品牌都相繼發布智能鎖新產品,成為智能家居領域最熱關鍵詞。雖然智能鎖的出現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但以往更多是在B端市場較為活躍,比如酒店、公寓、寫字樓等商用場所,家用智能鎖在國內普及率還非常低,市場消費潛力巨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能家居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智能鎖的市場教育還處于成長期。2018年我國目前智能鎖滲透率僅約5%,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在智能鎖市場的強勁增長趨勢下,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鎖市場滲透率將達到19.75%,智能鎖銷量將突破3200萬套,大幅縮小同日韓等成熟市場的差距。
智能門鎖成為雙十一銷售額增長生力軍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深入人心,智能門鎖也成為了人們的心頭好,剛剛結束的“雙11”,智能門鎖成為銷售額增長的生力軍。
2018年“雙11”期間,360智能門鎖一天就銷售了1萬多套。智能門鎖品牌鹿客更是以全渠道銷售額超1.83億元的表現,摘得新零售時代線上線下全渠道銷量冠軍。這一成績也刷新了歷年智能門鎖行業“雙11”的銷售紀錄。
“雙11”當天前10分鐘,在天貓、京東、小米有品、蘇寧易購等平臺,鹿客的銷量就達到14808臺,銷售額達到1960萬元,創造了智能門鎖行業最快的銷售紀錄。而“雙11”大促僅半程時,又刷新了智能門鎖行業往年“雙11”期間的銷售紀錄。雙11”前1小時,德施曼智能鎖訂單量突破3萬套,超過了去年“雙11”全天的銷量。
安全隱患令人擔憂
作為AI技術最先落地并得到消費者認可的產品,智能門鎖的安全問題也隨著使用的增多而逐漸暴露。工業和信息化部泰爾實驗室前不久隨機抽查的幾款智能門鎖,都暴露了遠程被攻擊開鎖的問題。泰爾實驗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實驗室已將相關漏洞的技術細節和修補建議通告了廠商。
智能門鎖的安全隱患均來自于智能技術的不成熟。在智能鎖的技術應用上,指紋識別應用最廣泛,而人臉識別發展最快。與此同時,半導體指紋識別已逐步取代光學指紋識別,預計2018年會反超光學指紋識別占比。
對于之前熱炒的“特斯拉線圈開鎖”事件,實驗室測試的結果是一款也不能開。特斯拉線圈開智能門鎖的概率幾乎為零。除非這個門鎖設計太過簡單了,畢竟還是有芯片在控制。
人臉解鎖尚不成熟
遠程開鎖和人臉識別風險較大,指紋識別也存在安全隱患,都屬于需要謹慎購買的。那么,從技術上說,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呢?
以指紋開鎖為例,一握即開”是很好的使用感受,但之前也曾有黑客通過指紋采集器,盜取用戶留在門玻璃上的指紋,并打開門鎖。同樣,輸入密碼也會在常用的幾個鍵上留下印記。為此,360智能門鎖的玻璃面板做了特殊處理,不容易留下指紋。
國內的人臉鎖其實使用的是傳統的門禁機方案,是2D的圖像比對算法,與蘋果發布的faceID上使用的3D結構光算法是有天壤之別的。3D的人臉信息更豐富,能做活體的識別,防假的能力更強。因此,目前市面上的人臉鎖安全隱患非常大。
人臉鎖從技術上來說,最重要的是生物識別,有幾個關鍵值得關注:一是拒真率;二是認假率;三是防假能力。指紋識別在某種程度上比人臉識別要安全。人臉識別的最大問題就是它是一種被動識別,只要你路過它就會識別。而指紋識別是一種主動識別,再不濟你也需要把手指頭摁在上面。
從市場監管總局的警示看,遠程傳輸也是智能門鎖的安全隱患之一。
智能門鎖聯網安全隱患問題比較好理解,你控制門鎖的渠道越多,需要做的安全考慮就越多。因為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殃及門鎖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