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慣常的“沖刺月”,預計在12月份,各房企將加大推盤力度。與此同時,年底土地市場也出現“翹尾”,多地密集推地,尤其是二線城市,地方政府加大供應、開發商適時補倉的意圖明顯。但今非昔比的是,供需兩旺之下土地市場依然保持理性,底價、低溢價成交是土拍市場主流。
年終倒計時階段,不論是在新房銷售市場,還是在土地市場,房企進入了沖刺狀態。
據上市房企11月銷售月報數據顯示,萬科、恒大、融創等龍頭房企今年1月至11月的銷售總額均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萬科、恒大離5000億元僅一步之遙,融創前11個月的銷售金額同比大增132%。不過,作為行業標桿,萬科、恒大11月單月銷售額環比雙雙下跌,萬科已是連續兩個月環比下跌,整個行業的銷售頹勢可見一斑。
作為慣常的“沖刺月”,預計在12月份,各房企將加大推盤力度。與此同時,年底土地市場也出現“翹尾”,多地密集推地,尤其是二線城市,地方政府加大供應、開發商適時補倉的意圖明顯。但今非昔比的是,供需兩旺之下土地市場依然保持理性,底價、低溢價成交是土拍市場主流。
銷售顯頹勢 房企年末加速供貨
萬科昨日披露,11月份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47.5億元,同比升17.92%,環比減少5.54%。這也是10月份之后,萬科月度銷售額再現環比下降。今年10月,萬科單月實現銷售金額367.9億元,較9月份減少了95.3億元。
同日披露的恒大地產銷售月報也顯示,11月份,恒大取得合約銷售金額480.6億元,同比增長約50%,環比減少約15%。今年前11個月,恒大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約4704億元,同比增長約35%。
地產巨頭中,風頭更勁的是融創。11月單月,融創實現新增預訂銷售金額508.6億元,同比增長120%;合同銷售金額494.3億元,同比增長120%。截至11月底,融創在年內實現合約銷售金額3019.4億元(其中,合同銷售金額為2978.5億元,預訂銷售金額為40.9億元),同比增長132%。
對于萬科、恒大兩巨頭月度銷售數據環比雙雙下滑,業內人士認為,這并非偶然。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數據顯示,11月份,50城新房成交面積環比微增3%,同比減少13%,已連續9個月同比減少,全國房地產市場銷售頹勢逐漸顯現。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支撐整個行業銷售的三四線城市市場已出現明顯疲態。易居的數據還顯示,11月份,30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861萬平方米,環比減少5%、同比減少9%。環比數據回調,說明三線城市已告別過度火熱的局面。
針對銷售數據的下滑,萬科曾在11月7日舉行的月度經營數據電話會議中解釋稱,10月推盤相對9月要少一些,去化率則持平。但按過往經驗,萬科相信,今年最后兩個月的推盤量將會比9、10月份多。
事實上,在年末的沖刺月,開發商無一不鉚足了勁加大供貨。據各地數據顯示,深圳、天津、長沙、杭州等地均在11月底至12月初迎來一波供應小高峰,新房批售速度明顯加快。
各地密集推地 房企“理性”補倉
不僅是新房銷售市場在“沖刺”,近兩日,多地集中掛牌出讓土地,各地政府也在加大供地力度。其中,石家莊土拍12宗地塊“收金”31億元,武漢集中推出24宗土地,濟南市掛牌出讓21宗土地,成都、廣州各再推3宗土地……
對開發商來說,這無疑是本年度最后一餐“饕餮盛宴”。然而,與此前不同的是,各地土拍市場雖供需兩旺,但幾無高溢價地塊出現,多數以底價成交,蘇州等此前大熱的城市甚至出現土地流拍。11月末,蘇州吳江區10宗地塊出讓,其中2宗地塊因無人競價遭遇流拍。11月中旬,蘇州也曾一次性推出8宗位于核心城區的地塊,5宗以底價成交。12月1日,成都天府新區出讓5宗558畝商服用地,也均為底價成交。
不僅是蘇州,11月,全國土地市場降溫整體上較為明顯。據業內地產數據監測,11月,300城經營性土地成交1961幅,環比下滑16%;成交建面16496萬平方米,環比微增3.7%,同比下滑2.6%;成交總價3235億元,環比不升反降16.6%,且同比下滑9.2%,市場總體量升價跌較為顯著。土地成交均價持續下降,11月份,成交均價1961元/平方米,成為年內最低成交均價,環比下降20%,同比降低6.8%。溢價率方面,11月,土地拍賣平均溢價率為23.0%,環比下降1.7個百分點,在上個月已低位運行的基礎上再度下降,刷新年內平均溢價率最低值。
業內房地產研究中心認為,溢價率走低究其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地方政府依據去年火爆的成交行情抬升了地塊底價;二是最近樓市成交不振也使得房企的投資趨于理性;三是地塊出讓的限制條件越來越多,比如競報自持比例、配建保障房等;四是受“限價”因素影響,房企的投資測算已不能按過去每年的房價增長率為依據,而是要基于當前的“合規”價格,房企不得不嚴控拿地成本。“此外,2016年各地高價成交的"地王"項目目前僅有一成開盤,不少項目面臨開盤即虧的窘境,客觀上也降低了開發商的拿地熱情。”業內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