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已至,全國迎來了大范圍高溫天氣,因此用電需求量激增,致使煤價也進入了“高溫”模式。在多重因素疊加之下,當前煤價已突破600元/噸政策警戒線。
“高溫”模式開啟!
煤價已超600元/噸紅色警戒線
在煤炭需求增大的背景下,煤價上漲已是目前市場的主旋律,煤炭價格持續走高之勢正在撲面而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素有煤炭行業“風向標”之稱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均在560元/噸之上,曾一度高至606元/噸,當前動力煤市場價已突破600元/噸政策警戒線。
據日前國家電網發布的消息稱,迎峰度夏以來,全國多個地區持續高溫,受此影響,各地區的用電量都出現迅速增長的態勢,電廠負荷陡然加劇。華北、西北兩個區域電網和北京、天津、河北等12個省級電網用電負荷刷新紀錄,7月13日全國用電峰值超出歷史最高水平7個百分點。目前下游電廠對煤炭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電煤日消耗達到555萬噸,創夏季歷史新高。
另一方面,2016年下半年,煤炭去產能的效果顯現,也使煤價真正漲起來。有關部門今年發布的《關于做好2017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的意見》提出,2017年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將達到1.5億噸以上。國家加大煤炭去產能工作力度,一些落后產能將有序退出。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不斷強化煤礦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礦產資源利用、土地使用監管等因素,煤礦的生產能力收到制約。加上進口煤受檢測周期影響,短期難以彌補國內的供給缺口,供需失衡也一定程度上仍具有推動煤炭價格上漲的動力。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經濟建設運行釋放出穩中向好的信號,也使煤炭需求旺盛。
價格整體攀升15元/噸-25元/噸不等
在季節性旺季的影響下,山西、陜西、內蒙古作為中國能源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地,煤炭產量均收到一定政策性因素的擾動,7月,中小煤礦井噴式的開啟大漲價模式。煤炭價格上漲范圍由內蒙古向周邊陜西以及山西等地區擴散,其中環渤海港口、浙江、山東、山西、內蒙古、陜西、廣東等地煤價也相應出現上漲。
山西上調各種煤炭價格,整體漲幅在20元/噸左右。動力煤庫存緊張,焦煤市場小漲,原煤普漲20-50元/噸,據山西省安監局消息,山西省從7月份開始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到10月底結束, 煤炭行業被列為重點檢查對象首位。分為三個階段段全面展開:7月是大檢查的動員、自查自改階段,8月至9月是嚴格執法、集中整治階段,9月至10月是督查檢查、總結提高階段。分析指出,隨著安檢的深入,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煤市場的供應產生影響,尤其晉北地區煤礦生產受影響,供應偏緊,進而影響煤價。
陜西榆林煤炭地區高頻調價,整體漲幅15元/噸-25元/噸。進入7月以來,據榆林煤炭交易中心市場調研,目前榆陽區煤礦銷售非常火爆,各礦都是即產即銷。各大煤礦車輛排滿長龍,一天連調兩次煤價,使得榆林煤價直沖600元/噸,整個煤炭市場呈現出一片火熱的景像。
內蒙古自治區的安全生產監管對煤炭生產的影響仍在持續。目前內蒙古煤塊漲幅在20元/噸-30元/噸。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自進入4月份以后,自治區進入70周年大慶時間,為確保自治區煤炭業安全生產,自治區煤炭局、煤監局等部門多次發文,主要采取兩種手段。一是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煤礦停產整頓,二是加強對煤管票的控制以倒逼企業嚴格按照要求合法生產。與此同時,地區《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將于今年9月6日至17日在鄂爾多斯市召開。據亞太地區煤炭交易中心消息,屆時三分之二的煤礦煤場有可能停產,如此內蒙古原煤產量將受到嚴重影響,從而進一步支撐煤炭價格上行。
而作為我國最大的煤炭樞紐港秦皇島港,目前現貨漲幅明顯。從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了解,秦皇島港部分煤種斷貨,中國秦皇島煤炭價格上漲至599元/噸,庫存降至575萬噸。
目前,根據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關于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備忘錄》,2017年重點煤電企業動力煤中長期基礎合同價綠色區域為500-570元/噸。如果該價格在570-600元/噸之間,則需要適時采取必要的引導措施;價格在600元/噸以上,則需要采取平抑措施。為了讓煤價最終能夠穩定在合理區間,國家發改委正密集召開各種會議。
業內人士認為,迎峰度夏之際,依照往年的市場規律,用煤旺季煤價上漲是很正常的事情,后市不能過分看漲。沒有久漲不跌的市場,大漲過后勢必會帶來一波降價的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