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多建陶產區廠家發出瓷磚漲價通知,其中泛高安和夾江兩產區拋光磚漲幅最為明顯,甚至有陶企聲稱出現了產品供不應求、庫存告急的火爆場面。
以800×800mm規格拋光磚為例,四川夾江產區的價格已經上漲了0.5~1元/片,截止目前,該產區普通拋光磚的售價已經回升至14~16元/片。同時,有不少拋光磚生產企業反映“生意還都不錯”,部分企業不僅在這段時間消化了不少去年積壓的庫存,而且還出現了斷貨的現象。
節后多產區拋光磚銷售旺盛,圖為排隊等待拉貨的車隊。
江西泛高安產區同樣因為產能減少和生產成本的提升,讓前兩年一度滯銷的拋光磚“華麗轉身”變成了脫銷的產品。最新的消息顯示,繼開年后第一輪漲價后,3月該產區又有一部分廠家再次發出漲價通知。
高安產區繼開春開啟首輪漲價后,部分企業3月再度漲價。
回顧2016年泛高安產區的拋光磚價格,卻是一路滑落,800×800mm規格的普通拋光磚價格最低曾跌落至12元/片以下。而目前,該類產品的價格已經開始回漲,大部分廠家均在13.5元/片左右,價高的甚至能達到14.5元/片。而600×600mm規格的拋光磚因為產能非常少,漲幅相對更大。
對于拋光磚價格再度上漲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到:盡管拋釉磚已成為市場的絕對主流,但市場對拋光磚仍有需求,但近兩年拋光磚生產線急劇減少后,產品開始趨于供求平衡。隨著環保整治要求嚴苛,廠家長時間停產限產導致供應不足,價格也就隨之上漲。
再度熱銷只是虛假繁榮?
“現在市場上的拋光磚價格是有所上漲,但這并不是拋光磚獨有的現象。受原材料成本上漲、環保治理致使陶企停產限產影響,所有瓷磚品類價格都有所上漲。”宏宇陶瓷業務員鄭先生總結今年市場變化時如是說道。他指出,近幾年市場上主要都是拋釉磚,拋光磚雖然也存在一定的需求,但產銷量、價格體系都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盡管所有的大企業都還在做拋光磚,但僅僅只作為配套產品,沒有一個大品牌主推這一品類。
近年來的大型陶瓷展會上,釉面磚獨占鰲頭,難覓拋光磚蹤跡。
鄭先生指出,傳統拋光磚市場份額是在不斷下降的,但是一些能跟拋釉磚相媲美的拋光磚新品,比如噴墨滲花拋光磚,還是有一定競爭力。
夾江產區多家生產拋光磚的企業負責人同樣表示,目前的銷售景象看似很火爆,但事實上,一片普通拋光磚的毛利在10%左右,只要生產稍不穩定就要虧本。因此,近年來產區內新中源、廣樂、建輝、新萬興等企業紛紛對旗下拋光磚生產線進行技改升級,從而導致產區內拋光磚生產線數量銳減。
大將軍陶瓷粵東地區銷售負責人張先生長期對三線市場進行調研和開發,根據他的分析,目前大城市的消費者基本已經被廠家引導形成拋釉磚的消費習慣,傳統的拋光磚主要市場是在農村,而農村市場往往對價格非常敏感,拋光磚漲幅過高會迫使消費者轉而選擇其他替代產品。
張先生指出,目前廣東地區的拋光磚市場價格還是比其他產區的要略高一些,所以即使成本上升也還存在生存空間,而且廣東地區的拋光磚生產廠家主要以私拋廠為主,價格很透明,誰也不敢輕易漲價。“江西、夾江等一些產區價格本來就很低,稍微上漲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他認為,總體上來講,拋光磚市場還是相對穩定的,也不會出現明顯的熱銷和價格上漲現象。
從記者多方了解的情況來看,雖然部分地區節后拋光磚出現了熱銷的景象,但并未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而且隨著各地生產線陸續開工,產量恢復,這一繁榮景象也將有可能戛然而止。
拋光磚生產線急劇減少
拋光磚曾占據中國地磚市場九成份額而被譽為“地磚之王”,但隨著花色豐富的、品類繁多的拋釉磚崛起,傳統的拋光磚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因此近十年來拋光磚生產線也在不斷減少。盡管如此,直至2016年,仍有部分產區拋光磚供大于求造成了巨大的庫存壓力,價格一再下滑,迫使更多廠家將原有拋光磚生產線改為拋釉線,產能再進一步減少。
2016年,多地拋光磚生產廠家庫存高企。
據了解,江西泛高安產區拋光磚生產線在最高峰時曾達到近60條,2016年減至40條,然而截止今年2月,泛高安產區的拋光磚生產線僅剩23條。拋光磚供需失衡導致價格持續下滑,泛高安產區的大多拋光磚廠家紛紛把原有的拋光磚生產線改產為拋釉磚生產線。
與高安產區相比,夾江產區拋光磚生產線同樣在急劇減少,但不同的是該產區生產拋光磚最關鍵的阻力來自于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匱乏。隨著拋光磚利潤的進一步壓縮,夾江企業依靠外運滿足企業生產的愿望基本很難實現,所以唯一的辦法只有降低品質,用當地的原料來替代。這樣一來,產品價格很難維持,從而引發產區內企業之間激烈的價格戰,最終導致多家拋光磚企業倒閉。
近年來,夾江產區中無論是從生產線數量的增長,還是從產品銷量的增長上來講,拋光磚在地磚領域的地位都已經被全拋釉所取代。據統計,截至目前產區內拋光生產線不足10條,而全拋釉現已突破30條。
拋光磚生產線的減少并非個案,調查顯示,截止2016年7月,河南產區拋光磚生產線僅剩15條,淄博產區更是從最高峰的160條降至7條。而這一數量還在仍在急劇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