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家從事紅木家具生產的企業在第15個全國法制宣傳日,公開“綠色”銷毀了90根冒充小葉紫檀的贊比亞血檀,以此表示“打,假”的決心。從粉碎機進去的是原木,出來的是木屑,再從鍋爐出來就已經化為烏有了。這一震撼人心的舉動引發了業界的持續關注,有支持之聲,也有質疑之論。就此,本報采訪了該企業的董事長及業界的相關專家、人士,并比對小葉紫檀,就血檀的特性、市場走向進行了深入分析。
銷毀血檀
警示消費者
贊比亞血檀,這一新興木材日前為業界所熟知,按此次進行“綠色”銷毀的勁飛紅木董事長吳新建的說法,就是始于他2013年發現自己花了1500萬元買下的206根木料竟然是“冒牌貨”,并為此打起了官司。
吳新建告訴記者,這批假紫檀是他們在2012~2013年期間,從福建仙游木材商處購買的。“選料的時候,每一根我都看過、切過、聞過,為什么會走眼呢?就是因為這批貨是用香精、染料和油泡煮過的,油性很高,顏色也足,感覺和真正的小葉紫檀沒有任何差別。放了一年多,我們才發現有問題,鋸子鋸到中間就發白發黃。我們拿了其中4根進行鑒別,都確認不是小葉紫檀。而血檀的價格和小葉紫檀相差了幾十倍,為此,我們開始了漫長的訴訟過程。如果不是因為我們打官司,國內還沒有幾個人知道血檀。其實2011年前后,血檀就進入國內了,全都按照小葉紫檀賣。我們站出來說這個是假的,其他人才承認這是血檀,才慢慢將兩者分開來賣。但法院要求我們必須每一根木頭都做鑒定,否則就只能退那幾根鑒別過的。最終我們退貨失敗。為了警示消費者,我們決定將這批假紫檀"綠色"銷毀。”
就這樣,該企業建立了“假紫檀案陳列室”,除了擺放3根假紫檀原木雕刻的工藝品,還留下3根經過送檢的“鐵證假紫檀”用于科普教育。其余的200根,主要分兩次粉碎:在2015年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和2016年的3月15日各銷毀90根假紫檀原木;剩下的在每年“3·15”和“6·24”各銷毀兩根。
吳新建說:“這個決定也是糾結了很久才做出的。有人讓我們不要銷毀,因為有價值;有人說要么就捐了。在"綠色"銷毀之前,我們也私下里對消費者做了一個調查問卷,80%的消費者覺得我們不處理掉,依然可能是"詐捐"——前門捐了,后門就拉走了,只要給人家100萬元,人家就很樂意跟你配合著作假。這結果讓我們明白,消費者確實擔心我們將其做成所謂的紫檀家具流入市場。應該說是消費者讓我下了決心進行"綠色"銷毀。”
北京家具行業協會會長何法澗表示,目前紅木家具市場還存在許多不規范因素,這次購得假紫檀事件便是典型案例,協會高度關注此次事件。
做法極端 質疑作秀
木本無罪 毀之不妥
不過,這一場看起來轟轟烈烈的義舉,卻因為分期十年銷毀,引來了“作秀”的質疑。有人不禁要問:為什么不能一次處理掉呢?跨度十年,無非是為了炒作,一年炒作一次,“作秀”大于實際意義。廣州風雅頌紅木家具董事長蘇振戎也表示:“這樣的做法,廣告意味、宣傳味道更大于"打假"。”
對于“作秀論”,吳新建回應:“一次"綠色"銷毀90根就需要五六個小時了,時間太長,見證的記者、工商人員和消費者很難堅持得了,我們希望每個在場的人都看到,每一根假木料都真真切切銷毀掉了。如果放在露天地方一把火燒了,那對環境污染很大。至于以后每次燒兩根,那不過是持續性地提醒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我不做假,你說我"作秀"也沒關系。”
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鄧雪松則表示銷毀木材的做法并不妥當,“紅木家具行業的每位從業者都需要對來之不易的木材珍惜并心存恭謹。用銷毀木材這種方式進行維權或宣傳,在做法上比較極端,帶有明顯的泄憤情緒。木材交易的糾紛,責任都在銷售行為和參與的人,木材本身是沒有罪的。我們不能因為粉絲長得像魚翅,就認為粉絲有罪,同樣的,不能因為血檀長得像小葉紫檀,就說血檀有原罪而必須銷毀。近年來,我們從國外引入了很多新的紅木家具用材,血檀在這些材料中無論是密度、色澤還是木性都是比較好的。用血檀做的家具,按血檀的材料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潤,標明是血檀的材質、公開透明地進行銷售,是不存在誠信問題的。消費者對紅木企業是否信任,更多是基于這個企業在以往經營過程中的行為與口碑。海南黃花梨與越南黃花梨不易區分,是否賣海南黃花梨家具的企業就必須銷毀越南黃花梨來換取消費者的信任呢?所以,木材本身無真假,血檀就是血檀,不是所謂"假紫檀"!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中所有的罪責都源于人心,因此不能以遷怒木材、銷毀木材來換取媒體的矚目、行業的關注并期望以此構建企業的誠信。”
對于“價值”論,吳新建認為:“不能說有價值的東西就得留著。前段時間海關銷毀了三十多根象牙,這個不能說沒價值吧,不照樣銷毀?我們銷毀這批假紫檀木,既是提醒消費者,也是對市場的凈化。”
新興材料有待市場檢驗
賭血膻的未來風險不小
鄧雪松同時指出,其實在紅木家具行業中,靠偷梁換柱用假材料來獲取暴利的情況并不多,原因在于采取這種做法,企業無法長久生存下去。因為紅木家具的生產周期長、投入大,求一時之利,往往得不償失。另外,做小葉紫檀家具的廠家占整個紅木家具企業的比例不到10%,這些企業基本都清楚血檀進入中國了,購買時會非常謹慎,而且往往也有相對穩定的木材供貨商,一般不會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還有一點,不是所有的血檀看起來都像小葉紫檀,有一些血檀開出來的新材顏色偏淡,色澤也會有所不同,跟小葉紫檀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能夠做成家具成品蒙蔽消費者的血檀,在血檀中所占比例并不太高。
雖然血檀目前在國內的價位就幾萬元一噸,但其在贊比亞卻是被列為禁止砍伐的樹種,那么為何仍然有人冒著巨大的風險前往贊比亞“收購”呢?
鄧雪松告訴記者:“紅木家具行業在很多人眼中是暴利行業,實際上紅木家具制作人工成本高、資金投入大、生產周期長,這些年的發展如果不是得益于材料漲價而兌現的利潤,紅木家具企業的利潤是比較微薄的。因此對于木材行情的漲跌以及木材的后續升值潛力,無論是木材經銷商還是紅木家具生產制作企業都非常關注。前往贊比亞購買血檀的主要目的,是在賭血檀后續的價格上漲走勢。目前,小葉紫檀中比較好的料在八九十萬元一噸,頂級的超過一百萬元一噸。血檀的價位與之相差幾十倍,但材質比較接近,一些木材商認定其以后大有升值空間。就像大葉紫檀,在血檀之前被認為是最接近小葉紫檀的,最高峰時曾攀升到近30萬元一噸,F在,血檀看起來比大葉紫檀更接近小葉紫檀,所以,很被看好。”
不過,鄧雪松警示道,血檀畢竟是一種新興木料,所有新興木料從木材商手里進入到生產商手里,再變成家具推向市場需要很長周期,能否獲得消費者認可,有待時間的驗證。實際上,三大名貴木材——黃花梨、小葉紫檀、紅酸枝,之所以能長盛不衰、備受追捧,就是因為歷史上一直在沿用,木材的穩定性已經過長期檢驗,并發展出了與之相適應的家具風格,像黃花梨最適合做明式家具,小葉紫檀最適合做清式宮廷家具,大紅酸枝在廣作家具中大量使用。材料本身的價值已經超出了其植物學上的意義,而轉化為一種文化藝術形式的存在,因此這些木材的價格是最穩定的。“我們說紅木家具市場材料暴跌,跌的其實都是新興材料。尤其是大家一開始認為這種新興材料和某種名貴材料比較接近的,這兩年付出的代價最慘重。譬如剛剛提到的大葉紫檀,剛進入中國時價格也不高,但由于人們看好其與小葉紫檀之間的相似度,就人為地大幅拉升價格,2013年還有20多萬元一噸的行情價格,而上個月的市場調查顯示,變成了4萬多元一噸。為什么會狂跌?一方面在于經過較長時間的驗證,人們發現其整體品性跟小葉紫檀還是有挺大差距的:比如同時開兩塊大葉紫檀的板材,顏色最初看著都一樣,但放一段時間以后,有一塊板顏色變深了,有一塊板顏色變淺了,而且材料偏干,油性比較容易揮發;另一方面,自從血檀進來以后,人們發現血檀更接近小葉紫檀,而價格比大葉紫檀還要低,以前用大葉紫檀的廠家,自然會改用血檀,以前想購買大葉紫檀級別家具的消費者,也會轉向購買血檀家具。”
小葉紫檀“曲高和寡”
“紅木之王”當之無愧
而小葉紫檀本身,雖貴為“紅木之王”,這些年來其木材價格倒是不溫不火,鄧雪松告訴記者,他們曾做過一個統計,發現小葉紫檀的價格有波段:跌到六七十萬元一噸的時候,就會往上走,漲到了一百二三十萬元一噸的時候,就會往下跌,這種現象已經重復多年、演繹多次了。黃花梨本來被稱為“木中之后”,十年前,“王”比“后”要貴一兩倍,現在卻是“后”比“王”尊貴十倍,越南黃花梨上等料已經到了一千多萬元一噸,海南黃花梨更是高達二萬多元一市斤。這種變化的原因在于做小葉紫檀的企業一直不多。首先,材料貴,生產制作成本高;其次,工藝要求高——被稱為“紫檀工”;第三,生產周期長,年頭買入材料,可能第二年才能出貨。而做明式家具或緬甸花梨的家具企業,在這個過程中,資金可能已經周轉好幾遍了。這些都使得小葉紫檀企業在整個紅木家具行業中顯得有點曲高和寡,永遠只是小部分企業在做。而黃花梨的價格之所以一條直線往上升,是因為其材料被急劇消耗了。在黃花梨比小葉紫檀便宜的時候,很多家具企業在做,又沒有什么雕花,出貨很快,市場接受程度也比較廣,因為明式家具的簡潔風格和當下的家庭裝修比較搭,故而材料被大量消耗,而市場往往買漲不買跌。
但鄧雪松認為,就材料的穩定性和優異性看,小葉紫檀當之無愧應該排在第一位,而且油潤性非常好。一些老品牌的小葉紫檀家具企業,精工細作,將材料做到真正能代表清式宮廷家具的高度,還是很具有收藏價值的。
小貼士:
開水澆木料
氣味辨兩檀
血檀中最接近小葉紫檀的料,到底有多相近呢?鄧雪松表示,經過科學研究,這種血檀和真正的小葉紫檀,其細胞結構的相似度很高,只是氣味并不太一樣。一些資深行家,碰到肉眼很難識別的血檀,會將料切下來一小部分,用開水澆一澆,而后靠氣味來判別。作者:江粵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