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欄目大篇幅報道電商刷單內幕,揭發了刷單背后的利益鏈條,點名淘寶、天貓、京東刷單從賣家、刷手到物流早已形成成熟、完善的利益鏈條引起社會關注。央視罕見大篇幅全方位揭露電商刷單行徑,預示著政府可能會對電商刷單行為采取重大措施。
利益鏈條的構成
央視調查發現,刷單背后有復雜的利益關系。從電商平臺而言,以淘寶為例,一個賣家店小二負責臨時品類產品,每年電商平臺都有KPI(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必須要達到一定的交易量才能拿到自己的工資和獎金,平臺這一規定暗示著賣家要刷單,才能完成考核。
對賣家來說,消費者選擇產品的依據是以往消費者的評價和銷售數量來確定賣家信譽,因此,新進駐電商平臺的賣家不得不依靠刷單來積累信用。刷手、物流為了掙錢,與賣家、平臺形成了四個完善的利益鏈條。
刷手內幕首次被揭發
央視調查發現,刷單組織隊伍龐大,達到上100萬人,其中以QT刷單網絡社區組織紀律嚴密,在刷單組織最為有名。新人要有人推薦才能加入,而且有對接暗號,在確定無誤之后,安排新人到一個房間,普通會員收費99元,高級會員收費139元,新人被安排進入的房間,只能呆在那個房間,經過視頻教程,和5天的訓練,考核合格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刷手。另外,新刷手還會被管理主管要求填寫詳細的個人基本信息。央視調查發現,QT刷單網絡社區一個刷單房間有50個不同刷單班級,人數大約10000人,而QT刷單網絡社區有幾十個這樣的刷單房間。
賣家放單到刷單社區,上交99到159元不等的費用,每位刷手憑借刷單收入可以一天至少入賬200元,目前全國有上百萬刷手,刷單“產業”一天收入至少是20億元。有賣家反映,刷單是階梯式的,比如賣家今天刷了一單,明天要變成兩單,第三天要變成四單,第四天要變成8單,這樣才能證明賣家業績好,才能獲得淘寶平臺的扶持。而刷手也有“行規”,為了避免被發現作假,刷手一般是瀏覽一兩家店鋪之后,并且至少在一家店鋪瀏覽幾十秒,最后才確定刷單店鋪,并假裝跟店家詢問,最后完成下單任務。
商務部盯上虛假電商數據
針對電商刷單所形成的利益鏈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來有為表示,政府要負擔起監管主體的責任,進行市場監管,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更多的是平臺經濟,監管模式、方式、制度要跟上。
央視透露,目前電商的虛假交易數據已經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關注,國家商務部正在推動產品流通法立法,對刷單行為做出明確規定,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陳福利表示:“這些刷單行為是明確點出來禁止的,對于發現這些情況,政府是可以介入的,政府是可以責令其改正的,法律里面對于虛構或者委托他人虛構好評的,刷信任的現象,縣級以上工商部門可以依法做出處罰,對于自己做得可以處10萬以下的罰款,對協助的可以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所得3倍以下罰款。”
賣家刷單行為雖然獲得虛假的銷售數據,但是它會讓消費者產生不信任,給整個電商行業帶來不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