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風云變幻,誰主沉浮?如今的樓市如同好萊塢大片,走勢跌宕起伏,引來前所未有的關注。中新網房產頻道特推出“一周樓事”系列欄目,梳理一周房地產行業熱點新聞,解析樓市宏觀調控政策,匯聚房企最新動態,搜羅樓市新鮮資訊,盤點業內權威觀點,為您奉上最原汁原味的樓市饕餮盛宴,敬請關注。

中新網8月15日電 本周,一系列房地產市場數據相繼出爐,反映出樓市正呈現出某些新動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房地產市場持續轉好,銷售量和銷售面積同步增長,尤其深圳、寧波、杭州等城市,銷售面積增速超過了50%,銷售額增速更大,超過了70%。不過,銷售數據向好的背后,房企并沒有一榮俱榮,據滬深兩市共公布的21家房企中期業績顯示,有12家出現凈利潤下滑,多家房企凈利潤下滑幅度超過50%。在此背景下,一些房企不得不轉型求生,或剝離房地產業務,或轉型為城市運營商。
另外,房地產信貸市場也出現新變化,相關機構數據顯示,進入8月,除北京外,深圳、上海、廣州三城二手房房貸均有明顯收緊趨勢,部分城市新房貸款利率和首付也逐漸收緊。租房市場方面,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我國住房租金價格環比連續5個月上漲,這也讓業界增加了下半年我國房地產行業整體回暖的信心。
8月14日 每日經濟新聞:拿地8年僅開發1/3住宅用地 新鴻基成都項目引質疑
8年前,新鴻基在成都輕松拿下“東調”戰略推出的259畝大盤,意欲打造世界第五座ICC項目。如今8年過去了,成都ICC僅建了1/3的住宅用地,作為主體的商業還在整治地基,另有1/3用地荒蕪。那么,拿地多年卻開發緩慢,新鴻基地產意欲何為?
這一切都要從14年前的成都“東調”戰略說起。當時政府對東郊工業企業實施搬遷,被劃入搬遷名單的攀成鋼片區騰出了3000畝土地,且地處東二環與東大街東沿線交叉位置上,因此備受市場關注。
成都ICC所在的259畝地塊,號稱是攀成鋼的頭號巨幅地塊,2007年底公開“出嫁”。成都市國土局土地出讓公告顯示,上述宗地編號具體為“JJ46(211/212/252):2007-092”,其中規定B1及C1地塊為商業金融業用地,主體建筑高度均為280米。
一位參與過當時土地競拍會的成都地產人士回憶說,“當時以為這塊地爭奪會很激烈,但現場只有新鴻基一家舉牌,最后底價成交,樓面價為2769元/平方米。”
如今,攀成鋼板塊內住宅樓盤林立,業內期待成都ICC早日面市,并將之與仁恒置地廣場及IFS相提并論。但新鴻基拿地8年來,僅開發了1/3的住宅地塊。新鴻基地產2013/14財年年報透露,成都ICC剩余部分將于2017/18財年或以后完工。
在成都某房企營銷高層看來,港資房企喜歡慢開發造精品,對市場判斷很謹慎。他們拿地時片區不成熟,但肯定不是資金問題。成都天坤地產副總經理賴翰林告訴記者,“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土地拍賣后兩年內必須開發,否則無償收回。”
日前,記者向新鴻基地產、九龍倉與恒基地產總部分別發去了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時仍未收到回復。
一位接近新鴻基成都高層的某知情人士透露,新鴻基用香港ICC國際化概念設計方案,迎合國際金融機構入駐需求,方案設計及建造標準很復雜,在對接成都ICC項目中,卻遲遲難以落地,期間歷經多次博弈。而新鴻基地產官方于2008年7月份曾雄心勃勃地說,他們要把成都ICC打造成國際級綜合項目典范,品質可媲美香港“維港門廊”。“現在挖地基的是B地塊‘凱旋門’,設計太復雜了。裙樓的商業很復雜,技術是其一,他們請的是香港凱達環球和嘉博建筑事務所,國際規范與國內規范有沖突,調了很久。以香港看法,調出來的商業結構太痛苦了,達不到他們的商業要求,就擱置了。”上述成都某知情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