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兩會,人大收到議案522件,政協收到提案945件,信息依舊巨大龐雜。那么,在兩會及政府工作報告的諸多信息中,有哪些與陶瓷行業息息相關?
鐵腕治理污染 促進環保產業
“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已為環保問題定了調。結合兩會前柴靜在《穹頂之下》中的呼吁,環境保護問題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環保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配套措施也不斷推出,盡管新環保法中仍然有一些不太明確的地方需要完善,但兩會中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記者會上提到新環保法時已經表態,“一個好的法律,不能成為‘piece of paper’,不是紙老虎。”他說,“今年將對未批先建的企業進行全面大檢查,對30%以上的市級以上政府實施督查。”
結合不久前陶城報微信中所報出的法庫、臨沂、恩平等眾多產區的陶瓷企業因環評審批未過而停產整治的消息可以看出,中央開始對環保問題動真格了。前幾年一直呼吁但始終因利益糾葛而未見成效的陶瓷生產廢氣排放問題,可能將在今年得到整治,對那些無力負擔環保治理設備安裝和運營費用的陶瓷企業來說,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究是要落下了。
產業創新升級 淘汰落后產能
中國人去日本搶馬桶蓋事件的火焰燒到了兩會,李克強總理對此事的表態其中一點就是“中國企業要升級”。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表述又得到了明確和加強:“要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同時給出了明確的措施,“采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堅持有保有壓,化解過剩產能,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
早在去年,就有人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預測陶瓷行業將迎來洗牌考驗,陶瓷企業或將如家電行業一樣,在兼并重組中擺脫“亂世”,迎來“寡頭”。創新升級,淘汰落后產能看來已成大勢所趨。
同時還應指出的是,報告還要求“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這對紛紛試水電商,但始終起色不大的陶瓷企業來說,會不會是新的曙光?
外貿轉型升級 助推陶瓷出口
李克強總理在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了要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其中在政策層面上主要有“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增量部分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讓地方和企業吃上‘定心丸’”、“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建立并公開收費項目清單”、“實施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政策措施,促進加工貿易轉型”、“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和市場采購貿易,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幾個方面的內容。對企業都應該算是利好的消息,其中對陶瓷行業里國外市場份額較大的企業來講,出口退稅政策的完善可能將減輕它們很大負擔。
陶瓷企業過去在出口時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遭遇到了“反傾銷”排擠,國家從外交上為企業開拓新市場并建立自貿區,很有可能讓陶瓷企業找到新“藍海”。
扶持中小企業 利好陶企發展
李克強總理在本次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建筑衛生陶瓷行業里,中小企業占了很大部分,在跟陶瓷行業相關的機械色釉料等上游行業中,中小企業的比例還要更高。在建筑陶瓷行業當前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這樣的扶持無疑是有益的,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改革,可能在一定層面上緩解中小陶瓷企業貸款融資難的問題。
監管企業信用 規范陶瓷行業
對企業不光要有扶持,必要的監管也少不了。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健全為企業和社會服務一張網,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依法保護企業和個人信息安全。”
陶瓷行業目前還處在一個集中度不高的環境下,之前的粗放式發展讓企業魚龍混雜,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經常為人詬病,生產手續也不齊全,也有陶企拖延債務,到期不還,2014年人民網曾發布了一份“失信被執行人排行榜”,其中有40家陶企進入了老賴黑名單。此類行為均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陶城報也對陶瓷行業中這類由于企業信用問題所導致的諸多糾紛都進行過關注。建立對企業的信用監管和黑名單制度,無疑將對規范陶瓷行業起到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