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大陶瓷產區熱門事件盤點
山東淄博全拋釉入川量劇減
今年開年以來,夾江所有的全拋釉生產企業都迎來了久違的“春天”,產品銷售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對此,夾江眾多貼牌商表示,本地全拋釉生產企業的興起、產品性價比的提高以及交通運輸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導致外產區全拋釉入川之路變得異常艱難。
而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夾江陶瓷全拋釉企業依靠本土市場作戰的優勢,擊敗了山東淄博全拋釉的大肆入侵,使其產品入川量急速銳減。據夾江某貼牌大佬干淑芬介紹:“一直以來,我們都從山東淄博、臨沂等全拋釉生產企業中發貨,有時候一個月要發幾個火車專柜。今年以來,發貨的數量有所減少,其主要是因為運費價格的上漲和夾江本地全拋釉生產企業的崛起,在性價比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我們在本地企業中的采購比例有所增大。”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在夾江產區中類似于干淑芬這種在山東產區大量貼牌的品牌還有很多,如晶旭陶瓷、美蘭蒂、摩的卡等。
據記者調查了解,當前山東產區800×800mm系列全拋釉最便宜的在18~19元/片,最貴的在31~33元,而其中多數企業的銷售定價在22~25元/片。不可否認,山東產區全拋釉在銷售價格上的確很誘人,在市場中的競爭也確實很有優勢。然而,隨著運輸成本的上漲,現如今從山東產區運發往四川各地區的全拋釉產品運費已經漲至5~6元/片,再結合當前夾江產區800×800mm系列全拋釉大多數銷售定價26~28元/片,使原本在四川市場上具有超高性價比的山東全拋釉,現在已經成為劣勢。
與此同時,河南、湖北的全拋釉生產企業的興起,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山東全拋釉的進入。據河南南陽英奇陶瓷企業銷售負責人高林介紹,企業全拋釉生產線自投產以來,一直把西南作為重要的銷售市場來經營,同時也借鑒了山東企業的經營模式,以超高的性價比,讓利給夾江產區內的貼牌商,通過他們的渠道去覆蓋西南市場。由于南陽距離四川要遠,近于山東淄博,因此企業在經過幾個月的推廣后,也吸引了夾江不少貼牌商前去企業參觀考察。
記者根據調查以及貼牌商反映的信息得知,今年開年至今,由山東淄博發往四川夾江的全拋釉數量減少了近40%左右。而且,隨著今年年底夾江產區幾條大產量全拋釉生產線的建成投產,屆時山東全拋釉進入四川市場的道路將更為艱難。
夾江出臺新舉措促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夾江縣一直都秉持“工業強縣、突出特色、融入發展”的理念,堅定不移推進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高標準規劃建設園區平臺,延伸打造科技研發、綠色生產、現代物流產業鏈。
政策引領,鼓勵企業技改升級
針對全縣陶瓷產業“檔次低、冒黑煙、布點雜”的狀況,夾江縣先后制定并出臺了“西部瓷都產業轉型升級保障行動計劃”等諸多鼓勵政策,支持企業加快發展。與此同時,縣財政每年滾存安排5000萬元發展基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
近兩年投資46億元,技改和新建陶瓷生產線50條,引進和采用5D噴墨印花、一次燒成寬體窯爐等一批新技術、新設備;引導19家規模小、效益差的企業轉型為大企業配套或退二進一;全面淘汰直燃煤企業,改為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促進陶瓷產業節能降耗……通過技改升級,全縣陶瓷行業勞動生產率提高40%,生產成本、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水耗分別下降20%、7.9%、8.1%,增加效益,推進低碳發展。
2013年陶瓷產業銷售收入達150億元,產量約占全省的77%、西部地區的34%、全國的6%。
截至目前,夾江陶瓷企業共擁有100多臺陶瓷噴墨印花機,大部分企業均已采用噴墨生產技術。與此同時,噴墨技術也從原來單一的瓷片領域向全拋釉、仿古、微晶石以及腳線、花片延伸。
搭建平臺,搶占業界話語權
以夾江省級經濟開發區為載體,引導企業“退城入園”,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高起點規劃建設6.5平方公里的高端陶瓷產業園,突出產業高端和產品高端,打造夾江陶瓷高端業集聚平臺,首期總投資17億元的10條高端陶瓷生產線已引進入園;新建占地400余畝的西部瓷都大型物流中心,配套夾江工業產業發展;同時,正在加快籌建國家級陶瓷質檢中心和西部陶瓷學院,搶占夾江陶瓷在業界的話語權。
與此同時,為了彌補產區專業陶瓷建材市場的缺失,夾江政府先后批準修建了瓷都萬象城、西部瓷都商貿城、三江國際建材城、廣博家園等四個專業的陶瓷市場。據了解,目前這一批市場均已進入招商階段。
打造品牌,推動可持續發展
夾江縣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聯動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創建馳名商標2個、著名商標8個。同時,注重拓展營銷,2013年出口陶瓷產品1000多萬平方米,目前正登高望遠,走進東盟,拓展新“絲綢之路”,力爭2014年陶瓷產業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出口5000萬平方米,推動夾江陶瓷產業可持續發展。
對于今年新建的陶瓷生產線,政府要求在節能減排方面必須達到國家統一制定的標準,在能源選擇上必須采用天然氣生產,堅決杜絕再造煤燒窯。
淡季來襲 河南產區陶瓷企業壓力劇增
馬上就進入6月份了,河南又迎來農忙季節,這也意味著陶瓷行業將進入傳統的淡季。相對于往年來說,今年的淡季來得特別早,記者走訪發現,河南陶瓷產區從“五一”后就出現了市場疲軟的趨勢,臨近月底,一些企業庫存已不堪重負。就產品來看,內墻磚市場壓力最大,拋光磚次之,全拋釉壓力相對少些。
內墻磚壓力空前
從一季度市場的略顯平淡,一些企業已經看出了淡季過早來臨的端倪。不過真正面對5月份淡季來襲的事實,陶瓷企業卻難以接受。
“去年這個時候市場正火,排產都緊張,想不到今年市場會這樣慘淡,有時候一天一輛車都沒有”。一位銷售經理告訴記者。
億瑞陶瓷銷售總經理尹俊敏表示,隨著產區規模的擴大,產能的提高,今年是河南陶瓷企業競爭壓力對大的年份之一,可以說進入了白熱化的博弈時代。
從事實來看,2014年的確是陶瓷產能迅猛增加的一年,特別是內墻磚多條生產線投入生產,并都是日產3.5萬平方米以上的生產線,有的單線日產能接近5萬平方米。據粗略測算,進入2014年以來,僅河南產區日增加內墻磚產能25萬平方米以上。除此之外,河北、山西、山東等地也有多條內墻磚生產線投入生產,對河南內墻磚企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產能的大幅增加,產品的高度雷同,市場的高度重合,以及農忙季節對市場的影響,多重因素讓華北地區內墻磚生產企業進入了空前的激烈競爭,庫存也隨之增加,陶瓷企業面臨巨大壓力。在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部分企業已到了爆倉的邊緣。
相對于內墻磚來說,拋光磚也面臨壓力。尹俊敏告訴記者,河南是糧食主產區,今年的氣溫上升非常快,農作物成熟的比較少,這也是河南產區過早進入淡季的重要原因。
全拋釉態勢平穩
相對于內墻磚和拋光磚的低迷的市場形勢,河南全拋釉生產企業卻似乎壓力小了許多,銷售也大多保持總體平穩。
福惠陶瓷辦公室主任王秀國告訴記者,“雖然也有一定的壓力,但今年前五個月,我們總體上保持產銷平衡,沒有大起大落”
“5月份,我們公司回款達到了110%以上,產銷達到了100%”英奇陶瓷銷售總經理劉理亞信心十足。據記者了解,目前,河南產區全拋釉生產線相對還比較少,總共也不超過10條生產線,且處于均衡分布狀態。相對于超過1億人口的河南市場來說,這個規模和產能還略顯不足。
近年來,河南經濟持續保持強勁發展態勢,GDP在全國已排在第5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水平的提升,對價格相對偏高的全拋釉產品的需要也在快速增加。目前,不僅在地級城市,就是在縣城全拋釉也成為主流產品。
“我們還是受到了山東全拋釉生產企業的影響,目前壓力也是比較大的”, 劉理亞表示。河南歷來是山東企業的重要市場,企業又比較多,各個產品層次都有,對河南陶瓷企業的沖擊比較大。
未來不容樂觀
年初,就有專業人士預言,受部分銀行放貸收緊、個別城市房價下調等因素影響,購房者觀望心理持續加重,建材市場會因此受挫,同時,建陶市場今年的前景不容樂觀。
劉理亞坦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將會更加蕭條,銷售必然會受到影響,估計6月份產銷就會出現傾斜,不過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尹俊敏表示,今年或將又是一個市場低迷的年份,別說接下來的6、7、8三個月,就是9月以后,也很難說市場會好轉,可能會保持一個平穩的態勢。這個時期,我們將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強化區域保護,盡可能擴大市場銷售。
不過,據記者了解,在這次市場變化中,對品牌企業的影響不大。這些企業銷售雖然也不夠理想,但能夠保持總體穩定。
從長遠來看,創立自己的品牌是企業增強抵御市場變化能力、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隨著未來陶瓷行業競爭加劇,陶瓷企業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慢慢積累企業實力,通過提高品牌的影響力,來贏取市場,才能在這場優勝劣汰的博弈中站穩腳跟,逐步發展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