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巖板,是禍兮?是福兮?
板材化的崛起,巖板興起便是陶瓷品牌之福兮。當巖板做得越來越大,厚度從某種程度上越做越薄,越做越厚;巖板將不再是瓷磚;而是跨入整個泛家居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巖板在陶瓷行業的發展稱之為:瓷磚泛家居板材化,對于行業來說是個風口,進一步鞏固原有空間的基礎上用新概念向更廣闊的領域發展;尋找新增量。據資深媒體人透露,僅歐派一家企業,每年就能夠產生200萬平方米的巖板需求量;新中源與東莞數家家具企業聯合開發的戶外家具成品,銷售已經突破了500萬……那加上索菲亞,皮阿諾,金牌,尚品配宅等各大家居行業品牌,家具行業,家電行業,就算巖板替換到石材的30%,也將是個巨大數字;言之巖板市場的需求量前景可期。行業內人士估算,未來巖板將近70%的銷售額是在泛家居行業完成的;隨著國內巖板生產線與日俱增,2021年大概會有100條線的產能規模,價格戰必然隨之而來,巖板價格也容易被做爛。

巖板在國內市場2017年左右開始興起,據了解當時意大利進口巖板聚焦中高端消費人群,價格到一千多元每平,一套巖板浴室柜市場價近2萬元,還有的價格更高。而隨著國內很多陶瓷工廠推出巖板,板的價格也出現斷崖式暴跌,而目前也并沒有形成統一標準,不少做批量低端浴室柜的工廠現在已推出269元/套的巖板浴室柜;2019年,900×1800mm的巖板售價大約為150元/㎡,今年只能賣到85-115元/㎡,甚至更低,跌幅將近50%。不僅如此,基于原本做陶瓷品牌的開始發展業務,其實這是必然的,有利可圖,大家都會上,市場經濟就是商人趨利;但不有少廠家渾水摸魚把大規格的巖板比如1800x900尺寸的陶瓷大板也叫做巖板。其實陶瓷大板≠巖板,巖板的生產規范要求比陶瓷大板要高得多;特別是家居企業在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言之,巖板市場品類繁多,價格混亂,部分品質良莠不齊;無法確定真實價值等問題成為誤導消費者甚至是家居企業的主要因素。其歸根到底,巖板在泛家居領域的應用才剛剛開始,可以大有所為,但巖板行業還沒有形成強勢的巖板品牌,品牌未形成體系。一個高速增長的行業,據報告指出:2020年1-5月,在陶瓷流量占比普遍下降的情況,巖板以292.5%增長成為行業和消費者的關注熱點;但市場還未完全培育成熟,價格戰已悄然打響;那高品質定位的巖板企業又該如何突圍?
目前陶企正在推動巖板板材化,對家居企業供應鏈尤其是定制這一塊跨界“打劫”。雖然巖板原本是從瓷磚產品創新上延伸而來;但定制家居仍是一塊大市場,建陶企業一方面在嘗試向大家居,整裝轉型;另一方面則憑借巖板板材化切入定制家居市場,分割市場利潤。據百度大數據報告顯示,在互聯網上,“蒙娜麗莎巖板”的關注度增長達到112%,是國內所有巖板品牌中增速最高的,但其他品牌的增速也很迅猛。毫無疑問,巖板對傳統的板材行業、臺面行業都會形成一定的沖擊。
在未來,隨著國內巖板線的不斷增加,未來三到五年,行業將會誕生超過300條巖板生產線,一些高品質定位的巖板企業坦言,“好客戶用好產品,無須畏懼低價劣質的巖板對公司帶來的沖擊,要回歸到產品質量本身,定位高品質的巖板一般跟客戶基本上是不談價格,我們是談品位,談品質……優質的客戶會懂得選擇優質的產品。現在還沒到搶份額的時候,巖板市場這個蛋糕未來會越來越大,”但是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以次充好,不是真心發展巖板的又會被淘汰,因為它是達不到巖板的要求,有部分企業它會脫穎而出,上升到更高的高度。面對已經到來的大范圍巖板市場競爭,而好的產品需要好的配套服務,巖板作為新物種在推向市場時面臨加工難的問題,加快加工中心智能化、數控化整合改變將有助于巖板實現高品質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