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板跨界成標配,近幾年大家居熱度空前高漲。
巖板被業界譽為裝飾“新物種”,可以說在陶瓷行業是一條新賽道,而巖板市場不完全在傳統陶瓷渠道,更側重于泛家居等渠道。在2019年陶博會上,筆者清楚記得那些在最早做巖板庫存的陶企老總言道,今年參展陶博會最大的收獲就是來了非常多泛家居客戶來認識了解,不少泛家居企業都想用國產產品來互補原本的進口產品,且多了不少有意向的客戶;原來只有和一家陶瓷品牌合作的,想再找多兩三家品牌合作;整體的思維也開闊了,突然發現這個產品還有多種用途,可根據個性化定制的需求,再去加工設計。
另外,近幾年陶瓷行業大環境不容樂觀,由于各種政策的影響及市場的變化,建陶行業進入了更深層次的大洗牌轉型升級期,陶企破產,拍賣,關停逐年遞增。近三年,建陶行業淘汰產能約25億平方米,24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淘汰出局,并且低端的中小企業淘汰出局更多,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建陶企業開拓新的增量市場變得尤為重要,跳出陶瓷行業,跨界去整合資源的渴求十分強烈。然而陶企清楚的知道“巖板”產品有相當大的市場潛力,紛紛積極進一步資源整合,除了將目光瞄向外墻,墻地面,工程集采等,更大力度的跨界進入家居產業。

(圖片來源網絡)
一些典型的例子:
時隔六年二度上市東鵬,早在2013年,東鵬就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但因股價低迷2016年無奈從港股退市;后啟動二次國內上市節奏,2019年,東鵬控股正式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東鵬的IPO在宏觀層面很顯然東鵬想借助資本力量擴張、迅速占位“大家居”。在行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的情況下,反而更要求陶企在價值定位上更加精準,其產品和服務的邊界必須明確。對于東鵬而言,拿大板以及巖板來說;其中最主要的區別在于,以前的大板事業部所服務的主體依然是傳統建筑陶瓷裝飾業務渠道,解決大板上墻下地鋪貼的問題;而現在的巖板事業部,除了繼續服務傳統渠道,還要開拓在泛家居領域的業務,如家具、櫥柜面板、臺面板、家電行業業務等。此前東鵬瓷磚巖板事業部總經理譚勇曾透露,為了東鵬第一階段的目標是花5-6年時間把巖板做到10個億,要成為與東鵬瓷磚業務量并重的業務板塊。
帝王潔具+歐神諾陶瓷=帝歐家居。2018年,與歐神諾陶瓷合并后的帝王潔具更名“帝歐家居”,預示著家居陶瓷行業的整合賽大閘正式開啟,往后跨界大家居戰略布局只會越來越多,且頭部企業的矩陣已經形成。大/巖板的市場能否成為建陶行業新的增長點?此前歐神諾陶瓷董事長鮑杰軍曾撰文表示,大板的未來,有這三種渠道可以走:①是做板材定制應用,大板生產出來之后,作為板材存儲起來,后根據設計應用直接將板材進行深加工,自動切割之后再到終端進行鋪貼;②是在裝配式建筑上,首先把板材在工廠復合到墻體和隔墻上,再運到施工現場進行裝配,可實現機械化鋪貼應用;③運是大板可以大規模替代傳統石材、木材等材料。
據了解,蒙娜麗莎是最早提出將瓷磚“板材化”應用的陶企之一,2014年成立子公司綠屋建科(廣東綠屋建筑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的簡稱) 以首創的技術營銷理論為基礎,以薄板、巖板兩大品類產品為兩翼,整合上下游資源,助力蒙娜麗莎成為中國陶瓷行業的頭部品牌,實現從原料提供商到泛家居行業生態建設者的完美轉身。
在板材化這一應用領域方面,蒙娜麗莎探索過板材在藝術與陶瓷間的跨界融合,以及研發出生產功能性產品等。蒙娜麗莎自2007年開始做900×1800mm陶瓷板,2010年做1000×2000mm的輕質陶瓷板,2016年開始做1200×2400mm陶瓷大板。2019年由蒙娜麗莎與恒力泰合力研發的首臺HT36000噸壓機壓制生產來推出3600×1600mm超大規格超石代巖板;可以說是一項標志性的技術創新。
此前,蒙娜麗莎集團旗下子公司與歐派家居集團簽達成合作,為解決巖板的切割應用難題;聯合石功夫正式推出了“大巖板”系列新品,開始向櫥柜面板等定制家居領域進軍;據行業內資深媒體透露,2020年,還將計劃建設500個巖板標準化加工車間。張旗康曾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蒙娜麗莎的大家居戰略就是產品的延伸,過去做陶瓷磚、薄板、大板到巖板,由產品到裝飾材料,正好跨入了家居板材的領域。
為什么建陶企業紛紛跨界進入大家居?除了在全裝修成品房政策推動下,泛家居,全屋定制市場機遇成為建陶行業一塊大蛋糕外,還有“巖板”材料在泛家居多種應用領域里得到的爆發。建陶行業如今不能再有獨善其身這種想法,僅僅封閉在建陶行業的圈子里已經走不通了,要跨界出去成為產業鏈上的整合者。2020年大家居行業會繼續是行業的風口,這也是資本者追逐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