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亮、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負責人綦相介紹降低實際利率水平有關政策情況,并回答記者問。

(圖片來源網絡)
降準降息:
都有空間
對于未來會不會降準降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短期主要看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改革以后看情況,降準、降息都有空間,但是降不降還要根據經濟增長和物價形勢。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指出,目前中國的準備金率平均水平大概是11%,該水平在發展中國家當中相對來說屬于中等偏低。如果加上超額準備金,計算一個總的準備金率,中國總的準備金率和發達國家相比也是偏低的。"從法定準備金率的角度來說,過去積累了一定空間,未來有一定的調整空間,但總的來說這個空間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孫國峰表示,從準備金率的角度來說,重點是完善"三檔兩優"的法定準備金率框架。央行從5月6日宣布實行"三檔兩優"的準備金率新框架,在5月15日、6月17日和7月15日分三次實施,目前已經到位,初步建立起了對中小銀行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框架。
房貸利率:
不下降
而市場最關注的,莫過于LPR下調后是否會帶動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利率的下降。央行對此也給出了答案。
"這次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房貸的利率由基準利率變為參考LPR,參考的基準變了,但利率水平不下降。"劉國強稱。
劉國強表示,利率市場化重點是要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對于房地產市場,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確保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效實施,保持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基本穩定。房貸利率由參考基準利率變為參考LPR,但最后的貸款利率水平要保持基本穩定。
劉國強進一步指出,一是定位,"房住不炒"的目標定位不能偏離。二是避免把房地產工具化,不把它當做刺激經濟的一個手段,不把它工具化這個政策的要求不能違背。金融工作怎么樣落實這樣的定位和要求,就得做到房貸的增量不擴張、房貸的利率不下降。
利率并軌能夠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但無法代替貨幣政策。劉國強表示,利率市場化改革就像"修水渠",目的是讓水流更加暢通,讓水更有效率、更精準地流到田間地頭,但水的大小還是要看閘門。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利于增強貨幣政策的效果,但不能替代貨幣政策,也不能替代其他政策。
人民幣匯率:
沒有直接影響
對于有觀點認為新的LPR機制會增加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孫國峰表示,最近人民幣匯率波動是市場供求決定的結果,近期由于國際經濟形勢,貿易摩擦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以及對美國向中國加征關稅的預期影響了市場供求,進而推動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這完全是一個市場化的行為。
目前人民幣匯率預期平穩。從目前情況看,企業、居民、金融機構對人民幣匯率前期破7都能保持一個比較理性客觀的看待,對匯率的正常波動體現出了很強的適應能力。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岸市場匯率、離岸市場匯率已經"三價合一",表明市場預期總體平穩,這也印證了我們之前說過的,"7"既不是年齡,也不是堤壩。
孫國峰強調,人民幣匯率短期主要反映市場供求和國際匯市波動,長期還是取決于經濟基本面。目前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財政狀況穩健,金融風險可控,國際收支總體平衡,外匯儲備充足,外匯市場上觀察到的套期保值的企業越來越多。特別是在目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寬松的背景下,中國是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的貨幣政策保持常態的國家,人民幣資產的估值仍然偏低,穩定性更強,中國有望成為全球資金的"洼地",這些都為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提供了根本支撐。
這次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有利于降低貸款利率,它主要針對的是企業融資成本。"通常我們說和匯率直接相關的是市場利率,這次改革并不涉及市場利率的變化,這次改革的關鍵詞是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因此對人民幣匯率沒有直接影響。總的看,應當說當前中美利差處于舒適區間,我對人民幣匯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穩定充滿信心。" 孫國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