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白銀時代,經歷短期利潤率低潮后,上市房企盈利能力正穩步回升。據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受益于結算周期和企業戰略的轉變,2018年房地產市場整體盈利能力同比增長21.4%。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房企在近年來開始“精耕細作”,高周轉、降三費成為運營主要模式,盈利更是取決于房企自身的運營管控和成本控制能力。亦有觀點認為,市場對于企業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未來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好賣,“普漲”局面難再現,產品力、布局決定其后期的競爭力。
產品和成本,看似不矛盾的兩者在這一特定時期,走上了天平兩側,手持砝碼的房企運營者又將壓向哪端。
13.1%凈利潤逐年回升
市場競爭逐漸加劇、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房地產企業盈利能力在2018年回升至較高水平。2018年,176家上市房企毛利率的加權平均值達到31.1%,同比增長2%-3%,凈利率加權平均值為13.1%。
其中,中國恒大在“規模+效益”發展模式下,實現雙增長,營收規模同比增長49.9%至4622億元,穩居行業首位,實現凈利潤665.5億元,增速達79.6%。中南建設以地產與建筑雙輪驅動,盈利水平實現量的跨越式增長,凈利潤漲幅達271.6%,增速居行業之首。
在TOP10企業中,華潤置地、新城控股、中國海外發展等凈利潤均超過20%,同比2017年進一步改善。特別是新城控股,憑借高效的成本控制和運營管理,凈利率達到22.6%,大幅提升7.1%,盈利能力繼續保持在行業高位。
克而瑞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汪慧稱,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房企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受益于行業銷售規模增長、行業集中度提升,及土地市場中存在低價收并購機會,短期內規模房企整體盈利能力或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近年來,大部分房企還通過收并購、合作開發等方式獲取項目,比重逐年增加。助力企業實現規?焖贁U張同時,隨著2018年起大量收并購項目進入結算周期,根據房企合作項目操盤并表與否,對房企利潤規模和盈利能力影響愈發明顯。
同時,不少規模房企在項目合作開發中,也有部分合作項目非并表。由于非并表的合作項目在利潤表中以權益法進行核算,對于這些房企而言,非并表合作項目的增加最終表現為對聯營及合營企業投資收益的增長,相應的也會帶來歸母凈利潤的提升。特別是對于中小規模房企而言,增加非并表合作項目的比例可以顯著提升自身的歸母凈利潤水平及盈利能力。
降三費成提高盈利主要手段
高利潤、高杠桿的黃金時期已過去,行業進入“白銀時代”,調控政策持續從緊,土地成本、融資成本上升,高周轉難度大、銷售價格下降,導致企業利潤空間被蠶食。
汪慧稱,要想獲得合理的利潤,最有效的方式便是降低開發成本。通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是房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降三費”也是房企在控制企業成本,提高盈利的主要方法。
想法雖好,執行時仍面臨極高難度。有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52家營收超百億元上市樣本房企中,有32家2018年三費費用率比2017年同期有所上升,數量在樣本企業中占比超過六成。
從三費費用率分布來看,介于5%-15%房企居多,數量達到42家;另外,中海地產和五礦地產是2018年度最“省錢”房企,三費費用率在5%以下,費用管控能力相對較強;寶龍地產、花樣年控股、首創置業和建業地產等企業,三費費用率均超過20%。
“面對市場的調整,無論主動或被動,房企都在加強內部管理能力建設。”上市房企某執行總裁說,現在房地產行業已經到了用管理換效益時代,三費費用率較高房企大概率是財務費用率過高導致。
“房企財務費用與籌資掛鉤,2018年房企財務費用增加,實際上與融資渠道收窄、融資成本上升有很大關系。未來收并購紅利弱化后,房企的盈利依然將更取決于企業自身的運營管控和成本控制能力。”一位業內人士就對記者表示,如果財務費用增加到相對較高水平,企業凈利潤就存在被侵蝕風險。
針對開發周期長、資金流量大、流程多的房地產企業來說,需要擁有嚴格的成本管理制度,向低負債、低杠桿、低成本、高周轉的“三低一高”模式轉型,從而實現“高盈利”的目標。
汪慧則告訴記者,在目前行業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下,房企需要通過產品系標準化、升級產品品質等途徑,以產品力打造提升產品溢價。
質量不應與成本控制掛鉤
在企業“低成本,高盈利”的目標得以實現的同時,產品質量問題也浮現在公眾面前,2018年國內就出現多起因房屋質量引發維權事件。樓盤出現質量與安全問題,核心的原因是高周轉戰略及限價下建安裝修的減配。
一家內房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其所在房企以前通常是拿地10個月開盤,現在已經加快到3個月,“行業中每家公司具體要求不同,但普遍對工程周期要求越來越快。”
上述負責人負責人表示,“這種快,有時甚至不是為成本考慮,主要是搶占搶銷售節點。”
另一種鞭策房企越來越“快”的原因是資金回籠。上述人士稱,“在外地住宅樓要想拿到預售證,結構就必須達到三分之二的節點,比如說,30層樓那必須干到20層才能拿預售許可證;在京更為嚴格,房屋全部封頂才能有預售許可證。有證才能開始賣房子,有些企業為了讓資金早點回籠,會拼命加快工期,按正常施工本來要五天一層,現在把工期壓縮到三天或者三天半一層。”
“在品質致勝的時代,降低成本又絕對不能降低品質。”一位業內人士就坦言,“控制成本跟質量不應該聯系在一起,兩者不能掛鉤,質量一定不能受影響。周轉率是要求快開發快銷售快回籠,但物理上的施工周期該多長還是多長,不能縮短工期。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也認為,行業規;瘮U張在近20年都在持續演進,這個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但居住品質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善,是行業主基調,不能因個案而否定整個行業的進步。無論如何,“高質量對房企不是苛求,而是最基礎的要求。”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
如何在產品質量與客戶口碑、企業利潤的博弈中取得巧妙平衡,成為開發商可持續發展路上必須解決的問題。質量無論何時都是企業的硬實力,無論哪個行業都不能以犧牲產品的質量來換取暫時的利益,質量背后代表的是大眾口碑和品牌形象,隨意在質量上打折扣不僅僅影響產品溢價,對企業今后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嚴重的質量問題更會讓企業的生存變得岌岌可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