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銷售遇冷、渠道裂變、產區停產、企業倒閉、人員變動等問題彌漫著整個陶瓷圈。在種種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的背后,我們看到了陶瓷人的焦慮與不安:
· 廣東陶瓷協會會長陳環:2018年,行業寒冬已至,企業真的到了需要轉變思維、轉變思考方式的時候。
· 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秘書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尹虹:2018年基本可以說是瓷磚發展歷史上糟糕的一年,但也許是以后幾年比較好的一年。
· 《陶瓷財經》總編輯毛國中:進入2018年,中國建陶進入形勢較為復雜、環境較難預測的大轉折時期,但這僅僅只是建陶產業深度調整的開始。
總的來看,2018年確實很困難,但是不是最困難的一年?真不好說,我們且行且看。
激蕩40年 工匠精神讓中國制造浴火重生
2019年,是中國建國70年,也是改革開放40年再出發的第一年。四十年來,數以百萬計的民營企業不斷壯大,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實現了比肩世界的高速增長!
在這一路高速增長的背后,涌現出包括華為、海爾、碧桂園、茅臺、格力等在內的一大批大國工匠。華為的5G領域成功研發,格力的好空調-格力造,碧桂園-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等“工匠精神”的貫徹讓它們行于人前,造就了今天領域的超前。
2018,陶瓷行業進入了轉折期。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份全國陶瓷磚產量同比下降19.8%。面對越來越復雜多變的市場,陶瓷企業唯有順時應勢,向世界工匠企業看齊,貫徹“工匠精神”方能在“寒冬”中浴火重生!

寒冬曙光 “工匠精神”或成2019行業拐點與未來
中央電視臺是國家思想文化高度集中的精華密集地,它所傳播的是代表了國家一份態度,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匠心》欄目組則是中央電視臺傳播紀錄“制造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具象輸出端口。
《匠心》欄目組自2018深入中國陶都佛山,歷時近半年時間,攜手順成陶瓷集團探秘中國制造業的拐點與未來!二十載春秋,兩代人堅守“以人為本,品質為先”的理念,踏開一條中國陶瓷的世界復興之路被欄目組紀錄于視頻之中。該視頻已于CCTV老故事頻道進行了全球首播,并連同300+家媒體及網絡平臺共同播出。從視頻中不難看出,對于貫徹“工匠精神”在新時代大浪潮中無疑為制造業打下一支強心針與點明方向。
行業破冰 “工匠精神”下的雙“zhi”制造將為行業帶來春天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安排,2019中國經濟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是推動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由此看來“中國質造”依然是制造業的核心所在。但在新時代“質造”的定義將會更多元化,更多地回歸用戶的出發點上,包含了設計、技術、文化、健康、環保等多種理想層面,而“中國智造”無疑是將這些理想層面落地的有力途徑。
觀看了《順成人間》專題紀錄片后,我們很容易發現所談論的“寒冬”:其實不是立足于用戶的企業寒冬,而是講資本故事忽悠人的企業寒冬;其實不是長期耕耘者的寒冬,而是短線投機者的寒冬;其實不是不斷超越自我的企業寒冬,而是原地踏步保守派的寒冬。立足于用戶、長期深耕于行業、不斷超越自我正是“工匠精神”重要的特質。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這個寒冬不是行業寒冬,而是行業洗牌,只有貫徹落實好“工匠精神”的企業才能擁有逆風而上的資本。

通過上述得出,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和“中國智造”的轉型升級,將為中國建陶行業迎來春天之路。而“工匠精神”將會是成功實現轉型有效的推進力。
大國崛起呼喚大國品牌,匠心鑄造彰顯時代精神,2019中國品牌崛起正當其時。相信順成陶瓷集團將在梁有福、梁德云父子的帶領下,推動旗下七大品牌(順輝、百特、王者、美陶、森尼、駿程、BTP)繼續修煉內功,打通產品和服務的“任督二脈”,以匠心提升品牌影響力,讓創新與變革成為大國品牌的時代內核,創造中國建陶行業的下一個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