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東乃至全國最大的陶瓷產業基地,佛山于2007年率先推進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在近兩年全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更是一路引領陶瓷產業轉型升級。
這兩年來,以佛山為代表的廣東陶瓷行業,通過創建亞洲首個干法制粉工程、全國首個陶瓷原料集中制粉示范項目、全國最大陶瓷產業鏈服務平臺等,在全國陶瓷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中,使其延續30多年前的先人一步優勢。
不過,據《中國經營報》記者從陶瓷行業協會和政府部門了解到,廣東陶瓷產業雖最早啟動轉型升級和供給側改革,且行業新面貌如今已逐步顯現,但離改革目標仍有不小差距。
先知先覺先轉型
廣東陶瓷行業的轉型升級,始于10年之前爆發的金融危機,推動力來自于行業自身變革所需,以及廣東的“騰籠換鳥”戰略。而在此前幾年,盡管佛山陶企已開始在全省投資布局生產線,但與其他環珠三角城市之間,尚未形成明晰的分工體系;同時,佛山乃至廣東的陶瓷行業,不僅環保標準偏低、生產方式粗放,在創意設計、制造工藝上也很薄弱,仍屬于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傳統制造業。
陶瓷產量長期占據全國三分之一的佛山,2007年開始全面啟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通過采取產業發展引導和鼓勵政策,以及提高環保、安全、技術要求,倒逼本土陶企從過去的低質量增長轉變為高質量增長。
與此同時,佛山陶瓷從全盛時期的存有各類陶企600多家減至60余家優質知名陶企,曾遍地陶瓷廠的南莊、石灣等此類陶瓷專業鎮,開始發展與陶瓷關聯的總部經濟、研發設計、會展旅游等新業態。當時,佛山大多數陶企的生產線要么被關閉要么遷移到外地,廣東粵東西北開始承接佛山陶瓷產業的生產環節,并由此在全省范圍內形成新的產業分工格局。
至2016年佛山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時,佛山陶瓷產業的轉型升級已進行了8年之久,因此在此后的供給側改革中贏得了先機。佛山陶瓷產業的轉型升級,成為全國陶瓷產區的轉型范例。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張旗康對記者表示,與國內其他陶瓷產區相比,佛山陶瓷企業轉型得比較早,到目前仍是走在前列。
不過,承接佛山陶瓷產業的粵東西北地區,在廣東提出陶瓷產業全面轉型升級之前,當地從佛山承接而來的陶瓷廠,不少仍未能擺脫佛山陶瓷廠曾走過的粗放、污染之路。當佛山陶瓷企業轉型升級了四五年后,陶瓷被列為廣東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示范產業。2011年出臺的《廣東省建筑陶瓷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提出,要發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隨后,廣東各陶瓷產區相繼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實施方案,對本地陶瓷產業進行全面調整和升級。由此,從陶瓷大本營佛山開始的轉型升級,正式上升為全省范圍內的轉型升級。
到2016年廣東出臺供給側改革方案時,廣東陶瓷行業也已提前轉型了5年。廣東出臺的供給側改革方案提出,重點推動產業功能性轉移,鼓勵引導珠三角龍頭企業將生產性環節放在粵東西北地區,推動企業將外發加工生產制造環節先行轉移。該戰略實際上是承續之前的“騰籠換鳥”戰略,一方面強化省內陶瓷產業的分工格局,另一方面則強化佛山的陶瓷總部經濟。
廣東供給側改革方案還提出,對超標排放的企業(設備或生產線),責令限期整改,經整改仍不達標的,依法責令停業關閉。眾陶聯董事長蔡初陽表示,環保考驗對于廣東陶企來說,是一場生死存亡之戰。以東鵬控股、蒙娜麗莎為代表的廣東本土陶企,不得不再加快轉型升級。
供給側改革仍在路上
據廣東省陶瓷行業年會暨廣東陶瓷協會第六屆會員大會透露,2016年廣東省陶瓷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近3000億元,“十二五”末,全省建筑衛生陶瓷工業規模以上企業519家,完成銷售收入1625.7億元(占全國31.5%),五年間累計增長22.9%。“十二五”期間,廣東全省建筑衛生陶瓷利潤總額累計增長39.9%。由此可見,轉型升級并沒有導致廣東陶瓷產業營收利潤的下滑。
盡管,不論是轉型之前還是之后,廣東陶瓷產業在產品質量、市場營銷、出口貿易、企業管理、清潔生產、技術創新、產品設計、人才素質等方面,一直都走在全國前列,且最近兩年在環境保護、創意設計、智能制造、產業鏈服務等方面又有新突破,但陶瓷行業內的一個共識是,包括廣東陶瓷產業在內,國內的陶瓷產業仍大而不強。
2015年1月財經作家吳曉波的刷屏文章《去日本買只馬桶蓋》,讓佛山這個全國近60%陶瓷衛浴主流品牌集中地、中國智能馬桶的重要產區,反思國內的陶瓷衛浴產品,在質量和智能上的軟肋。佛山市委書記魯毅,在公開場合多次發問:“什么時候佛山實現讓日本人到佛山來買佛山的馬桶蓋和電飯煲?”佛山多個部門為此展開調研,對比本土陶瓷衛浴產品與日美的差距,并形成了一份全國首個中外智能馬桶蓋實物質量和標準比對報告。這份報告提到,本土品牌與國際知名品牌,在工業設計、制造技術上存在差距,大部分核心零部件仍由日本廠家掌握。
提早轉型升級的佛山陶企發現,雖然過了國內的工藝標準和環保關,但是在創意設計、智能制造方面,與國外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此后以南莊、石灣等為代表的陶瓷專業鎮,更注重提升創意設計和智能制造水平。
廣東陶瓷協會會長陳環曾公開表示,盡管陶瓷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但仍在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佛山是廣東乃至全國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標和先行者。佛山市委書記魯毅在2017年全國兩會上坦言:“過去佛山有些產品主要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但是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佛山還在進行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