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這一天,中國環保部發布《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指出:2016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8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數的24.9%,25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75.1%,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8%,比2015年上升2.1個百分點。2591個縣域中,生態環境質量為“優”“良”“一般”“較差”和“差”的縣域分別有548個、1057個、702個、267個和17個。
華北仍是污染“大戶”,獨占空氣質量較差前十位
2016年,第一批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74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4.2%,比2015年上升3.0個百分點,按照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7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10個城市依次是太原、濟南、西安、鄭州、唐山、邯鄲、邢臺、保定、石家莊、衡水,重要陶瓷產區無一入榜,而佛山則排在了第二十位。
在全年空氣質量“倒數前十位”中,河北省“一騎絕塵”,共有衡水、石家莊、保定、邢臺、邯鄲、唐山等六個城市位列其中,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河北省產業結構,作為重工業基地,河北集中了鋼鐵、建材、石化、電力等“兩高”行業,煤煙型、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多項污染數據均列全國前三。
雖然陶瓷產區本次并未列入倒數,但對企業來說,陶企環保形勢依然嚴峻。在網上以“陶瓷”“環保”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共有相關新聞479萬條,表明陶瓷企業當前面臨的最大困境仍然是環保,而新形勢下的陶瓷企業也在積極探索,試圖在環保與發展中找到新的平衡點。
陶瓷產區環保治理行動成效顯著
就在環保部發布《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的當天或者前夕,在公報中排名靠后的陶瓷產區紛紛開展環保活動,不約而同表達治理環境的決心和信心。
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6月5日前后,佛山、德化、南安、景德鎮、法庫、臨沂、淄博等全國各大陶瓷產地無一例外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環保活動,知識問答、倡議號召、環保宣傳種種形式不一而足,都傳達出當地政府治理環境的信心。
在一系列活動背后,是一系列森嚴的整治方案。不久之前,佛山市環境保護委員會下發了《佛山市2017年陶瓷行業大氣污染深化整治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治理目標,表示將對陶瓷企業實施煙氣污染深化治理;陶瓷產區福建南安也出臺了《南安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整治方案》,提出將重拳整治陶瓷石材工業污染……
對陶瓷企業來說,環保仍是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頂,隨時可能落下。
2017年陶瓷行業或因環保將再度引發停產潮
在經歷了種種環保高壓政策后,陶瓷行業可謂哀鴻遍野,部分業內媒體甚至用“多災多難”形容風雨交加的2017年。隨著環保的壓力逐漸加重,目前陶瓷市場持續低迷并日趨嚴峻,廣東、淄博、山東、四川大部分陶瓷產區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政策影響,業內人士認為,陶瓷行業在2017年會發生嚴重的停產潮。
在中國陶瓷發展的數十年間,能源使用軌跡一直是由重污染向清潔燃料發展,這也是陶瓷企業在環保難題前做出的必然選擇,但受限于國情現實和科技發展,陶企所面臨的環保困境至今看來仍然撲朔迷離,大部分企業只能通過縮小規模甚至停產來躲避環保督查,即便企業在環保問題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現在看來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奏效。
不過,嚴峻的環保形勢至少也為陶瓷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推進綠色生產將是中國陶企必然要走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