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智能化已成為衛浴等家居行業不可阻擋的潮流。盡管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這些美好藍圖必須建立在大眾普及、規模化的基礎之上,可目前的智能衛浴市場表現一直不溫不火,還遠達不到這個水平。那么是什么阻礙了衛浴行業的智能化腳步呢?
“中國衛浴2025”已初具雛形任重而道遠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同時也為我國建筑衛生陶瓷制造指明了方向。“中國制造2025”與提出實現智能化工廠和智能制造,由數字化向智能化邁進的“工業4.0”是不一樣的。中國制造業轉型發展不能根據“工業4.0”戰略來實行措施,要走出中國自己的特色。未來十年,中國制造業將在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和綠色發展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邁向制造業強國。
對于“中國制造2025”的一份子——“中國衛浴2025”來說,也是在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的發展原則下,政府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采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促進建筑陶瓷、衛生潔具行業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
中國衛浴行業智能化的發展阻力在哪里?
有人分析我國制造業與世界制造強國的差距,具體表現包括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經濟效益偏低,質量品牌競爭力不強,資源利用效率低,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水平不高。細細對比,我國衛浴行業也能對號入座。此外還存在著行業特有的問題,比如知名自主品牌少、用工荒、生產經營成本攀升、環保壓力加大、國際貿易壁壘頻繁等。
面對中國這么大的消費市場,歐洲等一大批制造業技術更為高端的企業紛紛瞄準,并將產品和技術引進國內市場。當然,國內企業也會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消化吸收再創造。在陶瓷行業,尤其是裝備技術領域,通過對國外技術的引進、吸收、再創造,成為國內制造業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從最終消化吸收后的技術和產品與國際原技術相比,仍然存在極大差距。
在推進智能化的過程中,專家認為,對于中國衛浴行業來說,最大的阻力有七方面:
第一、人力成本雖然在增長,但是比起國外還是一段距離。陶瓷行業目前人力成本相比其他行業不算高;
第二、目前自動化生產的產品相對智能化的成本低,而且質量也相對穩定,不像人工差距那么大。而且中國對產品標準要求的意識方面還不是很強,自動化已經能滿足現有水平;
第三、智能化生產的設備投入大,資金多;
第四、中國國內人們生產制造上的對于標準化生產的這種工業精神或者意識水平還沒有達到;
第五、標準化的數據采集尚不能完成;
第六、生產的標準也有間接關系。更多是市場的一個水平決定,因為這些標準更多是取決于終端的使用者對于標準的控制與要求。所以,現在很多廠商也在溝通定制化生產;
第七、現在正在升級淘汰很多不合格的生產廠商,2-3年之后這種狀態會改善很多。
不過最后專家表示,這些是由市場來決定和淘汰的。市場是什么樣,衛浴企業也會跟隨市場去改變。同時,衛浴行業現在也在嚴抓環保和制造。這樣的升級換代對于上游制造商來說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