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業老總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并不急于進行市場推廣,因為過早打開市場,產品容易被別人模仿抄襲。
一語點醒夢中人。
在克隆模仿泛濫的陶瓷行業里,惟創新破困局的陶瓷企業,是否會為防患未然而放慢創新代步?
如果大家都主動放慢,將會出現怎樣的結局?
慢半拍與創新驅動大勢是否不合拍呢?
陶瓷企業模仿泛濫 放慢創新能否防患未然?
模仿沒有罪,慢半拍沒有錯。
我國陶瓷業的崛起,正是借助仿制之舟。為降低風險和損失,獲取最大利益而故意慢半拍,既透著智慧,更折射無奈。有人甚至說,在市場上,快一步有可能成為先進,也可能成為先烈。但慢半拍就能穩坐釣魚臺嗎?也不盡然。
實現創新發展的戰略布局,成就創新引領的戰略高度,陶瓷企業更需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堅定信念,以國際視野和踏實干勁,把注意力轉移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上來,這是未來一段時期國內陶企的主基調,也是成就升級版與強國目標的大方向。
有業內專家人士說,主動創新好比“進攻”,慢半拍猶如“防守”,市場競爭就如同一場氣勢磅礴的足球賽,要想控制場面,取得勝利,主動“進攻”永遠好于被迫“防守”。
陶瓷業中,大中型實力派企業要站在行業利益與戰略高度,主導自覺性、自主性創新引領,推進產業升級,成為創新驅動的主力與前鋒。中小陶企可適度瞄向具有升級空間的技術和產品,以填補二次創新的空缺,拾遺補缺再創新,曲徑通幽再進步。這樣才能共建陶瓷業分工協作共贏的“協奏曲”,同聲創新驅動發展的“大合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