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不少家居建材企業從開始涉足電商,越來越多的家具品牌意識到了電商的巨大威力。然而,家居電商尚處摸索階段,企業雖能嘗到不少甜頭,卻仍舊面臨著諸多困難。在馬云提出的“新零售”競爭中,線下家居企業與線上家居企業的融合將成為新的挑戰。
2016年被稱為“資本市場的寒冬”,很多初創公司因為融資困難而倒在了這場戰役中。在互聯網領域創業最為熱鬧也最為激進的電商領域,這種情況顯得更加明顯。究其原因,還是本身盈利能力欠缺、成本與投入不成正比所造成。在2016倒下的電商們,或將給我一些新的啟示,同時也在讓我們思考。
電商“死亡”背后之思考:培養用戶忠誠度,產品本身是王道
據悉,9月9日,咸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對廣州云在指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做出行政處罰:1、罰款150萬元人民幣;2、沒收違法所得39500040.10元人民幣。云在指尖相關負責人申請注銷公司。主體為“廣州云在指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微信公眾號“云在指尖”已經刪除所有發布過的內容。另外,跨境電商蜜淘在1月份,官方微博、微信停止更新,有公司員工的社交媒體圈顯示“再見蜜淘”之類的話語。目前,蜜淘官網無法正常訪問,app首頁許多內容顯示加載失敗。
靠利益驅動永遠不如靠產品自身驅動,培養用戶忠誠度產品本身才是王道,企業還是多花精力在產品創新和改善上吧,圈錢模式終都不會長久!“圍繞著爆款、標品打價格戰并不是跨境電商的長久之計,這種競爭必須有巨額資金不斷投入,而且還要考慮到用戶留存率、重復購買率、商品毛利率等因素。
“新零售”時代下蘊藏著怎樣的機會?
隨著純電商時代過去,未來十年沒有電子商務,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PC時代的購物通過文字搜索,用戶表達需要,通過關健詞連接人與商品。在移動時代的消費才剛剛開始,更多用戶通過圖片視頻發現自己想要什么,人和社群本身就是連接器。而商品的表達方式正在從文字圖片,演變到聲音視頻直播的時代,未來也許會融入到VR虛擬現實的場景中。
1、社群會員制為導向的電商模型可有效降低成本
首先,都存在從“物以類聚”到“人以群分”的特點。移動時代,社群特征明顯,以社群會員制為導向的電商模型則可以有效降低用戶獲取成本,甚至為零,還可以做到盡可能從用戶需求點出發組織貨品。所謂C2B,消除庫存壓力,也很可能不需要渠道,直接對接品牌,大幅降低渠道成本,甚至完全直銷。
其次,移動互聯網場景下的易流轉商品的品類更加符合直銷特征,更加適合社群或微信等應用場景與消費決策的特征。微商也是一個會員制商業模式,以面膜為代名詞的類傳銷式早已成為代名詞,新一代健康的直銷式微商嶄露頭角,如龍米打通大米產業鏈,重品質,重品牌,重口碑,消費者也是傳播者,不到十個人團隊一年收入達到4000萬;小黑裙,如今已經從一個只賣一條小黑裙的社群,開始橫向擴展品類,提供其社群用戶感興趣的第二個品類。這兩個創業團隊從創業一開始就盈利很好,有持久性的發展動力。
2、線上線下一體化驅動原材料供給 傳遞品牌信息
個性化購物已然成為年輕新生代的主流行為,如何解決個性非標品的數據化,成為促成用戶線上交易的關鍵。我們發現,在數據化能力不夠的當下,網紅可以有效地幫助連接用戶和商品,共享模型在購物消費領域同樣適用。隨著商品從標準品往非標品過渡,搜索變得不那么重要,推薦,則變得非常關鍵,一個是信任人的推薦,還有平臺基于深度學習或者精準業態的猜你喜歡。在傳統零售模型中,品牌是核心,品牌驅動上游設計以及相關的制造與原材料供給,它對下游透過渠道分銷,通過門店零售把貨品銷售給客戶,并借助媒體廣告讓消費者認知并感興趣,把品牌與商品信息傳遞給消費者。
3、通過柔性供應和共享消費場景優化產業鏈
消費端,正在形成“共享”。門店由零售終端角色演變為體驗店已越來越成為共識,除此之外,其實我們也發現很多門店已經逐漸承擔了會員會所和落地分倉的角色,越來越多的會買東西的消費者對他的朋友或粉絲產生影響。他們熟悉品牌,熟悉門店,熟悉用戶,越來越多用戶的購物決策依賴于他們的推薦,“人人買手”的時代正在到來,他們正在成為連接器,連接門店和消費者,連接消費者和品牌,甚至連接消費者和設計師;另一端是供應端,按需柔性生產(C2B)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對于所有的制造型企業特別是個性化品類的制造型企業尤其重要。由于目前品牌多年銷售路徑的復雜性多樣性,又涉及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通過互聯網化系統,也逐漸涌現出越來越多有意義的嘗試。
對于家居建材行業來說,要做到線上線下的完美結合,需要時間、需要方法。企業運營電商基本目的是引流,引流客戶到線下實體店體驗消費,或者利用借用平臺作為品牌宣傳的途徑,但大家對銷售型電商運營需要線下緊密配合這一點有非常清醒的認識。雖然當前還處于摸索階段,隨著家居建材行業的不斷成熟和電商的日益發達,家居企業定然能將線上優勢和線下資源完美結合在一起,在電商領域開疆拓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