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開始,發改委、住建部要求各地對商品房明碼標價行為進行為期3個月的集中檢查。
話音剛落,天津、石家莊、珠海、東莞、濟南、南通多地立即出臺嚴查細則,官網上公開商品房“一房一價”,并通告違規開發商。甚至有城市明確提出:下一批新房上市價格一分都不能漲。
新房市場調控力度空前,11月房價穩定已是大勢所趨,有業內專家稱:未來新房價格會出現下跌。
這不禁讓人疑惑:同樣是房價上漲超預期的二手房市場會跟進嗎?
習慣性“跳價”的二手房 部分城市漲幅超新房
不同于新房,二手房存在很大的議價空間。
搜索“二手房定價”,會出現一些“妙招”:如果想賣200萬,應該適當調高一點,比如230萬,遇到買家后為表誠心給出一定優惠,降價到210萬。買家砍了價心理自然高興,交易也就更好促成。
議價空間很大的二手房,在今年“跳價”現象有些超乎預料。“一夜漲20萬”、“第二次看房漲80萬”、“二手房跳漲30萬賣家不惜毀約”等等新聞不斷見諸報端。過戶大廳里排的長長的隊,急壞了要買房的人。即使是被無情地加了價,購房者還是“沒脾氣”,照舊買下了房子。
然而進入10月以來,二手房市場則出現翻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成交持續低迷,部分業主開始降價。家住房山長陽的趙先生把自己110平的精裝3居賣出去,掛了兩個星期無人為津,房價從480萬降到450萬,卻依然沒能賣出去。此外,北京晚報稱,在成交低迷的情況下,有部分業主卻逆勢抬價。
雖然有個別降價現象,但整體來看,近一年各地二手房價格上漲的幅度確實很大。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10月份二手住宅價格指數顯示,相較于去年同期,合肥、北京、上海、廈門、南京5城的二手房價格漲幅均已超過3成。合肥、北京、廣州、石家莊等地的二手房價格同比漲幅超過了新建商品住宅。
中介影響二手房價 房價誰來定?
房價看漲,買房需求大,業主漲價;市場變冷,業主降價。一般來說,這是二手房價格浮動的規律。但看似是由市場定價的二手房交易,卻由于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受到了房地產中介的直接影響。
據此前浦東時報的報道,上海一位購房者在買房過程中就遭遇過中介帶她看所謂的獨家房源。據悉,該房源虛報價格高達70萬元,這些差價,自然而然進入了中介的口袋。另外,為了賺取更多中介費,中介也是盡量“勸高不勸低”,此前北京晚報報道稱,來自北京的榮先生想買房,看房后,卻得知中介讓房主上調50萬元,自己也被中介抬價30萬,就連同事家房子報價上調150萬元。
業內人士稱,部分中介已經從信息傳遞者和臨時協調者,變成加速二手房價上漲的推手,甚至買入房產壟斷市場,成為買者。
此前,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曾表示,二手房交易已成為影響房價的重要因素,有城市已成為主要因素,中介行為的好壞直接影響房地產市場價格的穩定。而對于中介的監管力度,一直都在加強。就在11月25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其官網上公布了近期查處的30家違法違規房地產中介機構名單,其中就包括了愛屋及屋、鏈屋等中介機構。
近期,住建部召開的規范房地產中介行為持續整頓市場秩序電視電話會議稱,房地產中介行業違法違規問題仍較為突出,需要從嚴整理。而對于二手房價格的監管、二手房定價的規范,勢必會更加嚴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