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突然登上質量黑榜,生產企業卻是別家,這種事讓陶瓷衛浴行業的一些知名品牌企業頗為困擾。3月14日,由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坐便器比較試驗結果》顯示,蒙娜麗莎衛浴與諾貝爾衛浴同時成為黑榜主角,引得蒙娜麗莎與諾貝爾兩個瓷磚品牌的相關負責人同時澄清:“我們只做瓷磚,不做馬桶。”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坐便器比較試驗結果》顯示,一款標稱商標為“蒙娜麗莎”、標稱生產企業為“潮安縣蒙娜麗莎陶瓷實業有限公司”、規格為“A-1010”的坐便器因用水量不達標被判不合格;一款標稱商標為“諾貝爾”、標稱生產企業為“諾貝爾衛浴(意大利)國際有限公司(監制)、規格為“870”的坐便器因通水量、安全水位技術要求和安裝相對位置兩項檢測不達標而被判不合格。
“不合格的坐便器不是我們公司生產的產品,蒙娜麗莎陶瓷從來不進行坐便器的生產與制作。”3月21日,蒙娜麗莎集團董事鄧啟棠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蒙娜麗莎集團與登黑榜的潮安縣蒙娜麗莎陶瓷實業有限公司并無關系,是兩家不同的企業,二者在產品的流通方面也沒有合作。諾貝爾瓷磚營銷總監沈建法更是斬釘截鐵地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我們只做瓷磚,從未涉及衛浴。”
縱觀陶衛行業這種搭乘他人品牌知名度的事件可謂屢見不鮮,因為品牌名相同,一個企業捅了簍子,另一個企業背黑鍋的現象比比皆是,作為“二次受傷”的諾貝爾集團就曾在2013年初因為一個同品牌名的坐便器被質監局曝出不合格而受到連累,甚至不少業內人士都誤以為諾貝爾坐便器是諾貝爾瓷磚走多元化路線發展的衛浴產業。除此之外,東鵬潔具、馬可波羅瓷磚等品牌都曾是品牌同名的受傷者。
業內人士稱,山寨品橫行,消費者不慎就會買到這些產品,質量沒保證,不知情的消費者還會以為是品牌質量不好,對品牌的口碑和形象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傷害。業內人士指出,出現這種現象的最根本原因還是企業的商標保護意識缺乏,才讓某些打了擦邊球的企業得以生存下來,當山寨品注冊商標,開始瓜分其市場份額時,再打官司為時已晚。倘若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企業就必須加強商標的保護意識,在注冊商標之時,要覆蓋產品商標、服務商標、企業標識商標、網絡商標等,而且要注冊相關產品商標。對于現行一些已經異地成功打了擦邊球注冊商標的企業,品牌企業要加強宣傳,讓消費者有清晰的認識、區分不同商標的產品,避免被誤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