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關注制造業
制造業轉型升級備受政協委員關注截至昨日相關建議達13條
截至昨日,網上公開的預提交提案已超過110件,其中有關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建議達到了13條。作為制造業大市,傳統制造業如何借助“互聯網+”而迎來轉型升級,備受政協委員們關注。多位政協委員表示,產業鏈過長,不能有效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商業模式轉型,是佛山陶瓷、紡織等傳統制造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而在陶瓷行業,去年甚至有30%的陶企老板難得地舉家出國游,來思索遇到的困境。
樣本:陶企大多面臨低增長或負增長
佛山陶瓷企業作為傳統制造業的一個縮影,在去年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按照市政協委員、廣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乾所掌握的情況看,全市自去年以來已有十余家大型陶瓷企業破產清算,絕大部分企業則面臨“低增長”或“負增長”。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1月~10月全國陶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711.64億元,同比增長7.65%,增速較上一年的同期回落了7.35個百分點。何乾在《關于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幾點建議》中認為,目前佛山陶瓷產業的發展受到較大的影響。
對此,市政協委員、前任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戴一民透露說,全球經濟等各方因素影響,佛山陶瓷企業去年以來“停產”和“縮減生產線”成為關鍵詞。
“特別是占比30%的陶企老板,去年出現了舉家出國考察和休閑旅游的現象。這些陶企老板主要來自中小企業,他們趁出國休閑游的時機構思如何選擇走出去、怎樣才能適銷對路的問題。”戴一民表示,外部環境的改變,在促使較為保守的陶企老板開始籌劃改變。
分析:產業鏈太長讓企業不堪自重
除了外部因素,傳統制造業自身究竟面對什么樣的問題?市政協委員關山以紡織行業為例分析說,作為一個傳統民生行業,諸多因素將直接或間接地對紡織企業帶來嚴峻的考驗,例如成本和費用持續上升,結構性產能過剩,產品設計創新缺乏,紡織面料標準化等。他轉而著重指出,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給傳統產業運營格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一直以來,紡織行業產業鏈涉及從紡紗、織布、漂染,到品牌營銷、渠道管理,物流配送、終端零售等諸多環節,產業鏈較長,未能有效利用互聯網優勢進行商業模式轉型,企業經營創新性不足,這讓行業發展偏離了互聯網發展思維。
對于傳統制造業產業鏈較長的問題,何乾也指出,隨著社會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分工協作已經逐步成為發展趨勢,縱向集成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即通過重資產的并購已經不能解決供應鏈管理不足的問題。“如果企業的軟實力跟不上,不能給客戶真正的價值,也無法給公司帶來好處,最終會讓企業不堪自重而垮掉。”
他進一步建議說,陶瓷產業在轉型升級時要將資產結構進一步優化,對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等資產結構進行分工,把輕、重資產逐步拆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專注深挖潛在需求,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他提醒陶瓷企業在低速增長時期,必須合理控制好資本債務結構,一方面為過冬儲備資金,另一方面在行業的洗牌期充分蓄力。
求變:
怎么適應“80后”“90后”個性化需求?
在書面建議中,何乾提出規模生產要與柔性生產“并行”的問題。據他掌握的數據,全國主要城市精裝房比例逐年提升,北京、上海精裝房分別占到45%和55%,廣州、深圳則超過了70%。一線城市“80后”和“90后”個性家裝的比例在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這些消費群體以高端的消費群體為主。何乾分析說:“個性化產品對生產組織來說難度會不斷增大,通過柔性制造模式,依靠計算機智能生產和現代化柔性生產設備,多規格、多樣式產品集中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實現從產品決策、產品設計、生產到銷售的過程自動化。”
那么,“規模化生產”和“柔性化生產”如何在傳統制造業企業中做到并行發展?何乾表示,目前企業面臨的現狀是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做生產上調整。“如果企業的目標客戶是一般消費群體,那么你就要采用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但如果你的目標客戶是高端消費群體,那么你就要做個性化的定制產品,”他說,“相比前者,后者的生產難度明顯更大,但柔性化生產的產品附加值明顯更高。”
而戴一民則認為,現在佛山陶企70%左右的產品在國內銷售,根據國內的消費水平,要在短時間內以柔性生產為方向實現改變不容易。而在國外市場上,佛山陶企仍然“靠產量”來占據市場,對比發達國家市場上的產品,佛山出品的陶瓷產品總體上比他們便宜一半,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相對少。在意大利博洛尼亞的展會上,打出中國品牌的陶瓷企業不過三五家,而貼牌生產的國內陶瓷企業卻有很多。
個案:
個性化定制助企業年銷售猛增100%
在“互聯網+”的大潮下,佛山傳統制造業如何抓住機遇轉型升級,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對此,市政協委員、市經信局副局長張慶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是一個聚合平臺,關鍵在于傳統企業要拓寬思路和放寬視野,打破以往固有的思維模式,積極去擁抱“互聯網+”,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生產、銷售等環節,從而打開新的增長點,努力提升產業格局和水平。
“據我了解,佛山目前不少制造企業對于擁抱‘互聯網+’的意愿和熱情還是比較高的,也有一些企業已經邁開步子并且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張慶云表示,“唯尚家具集團就是其中的一個佼佼者,該企業通過互聯網的模式,采取個性化定制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全屋定制’。現在該企業已進入高速發展通道,業績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據說,近幾年每年銷售增長率都超100%。”
聲音:
運用“互聯網+”擦亮品牌
目前,佛山制造企業,特別是陶瓷和紡織,或多或少都面臨著產能過剩的現狀,這部分行業如何有效化解過剩產能也是政府和企業家們需要深思的問題。
對此,張慶云認為,化解過剩產能并不是意味著企業要關門倒閉,關鍵是企業如何找到新的突破點,開拓新興的市場,將這部分產能有效轉移出去。“企業要尋找到新的突破點輸出產能,除了積極借鑒和采用‘互聯網+’的模式外,企業最終還得回歸到‘提高品牌和知名度’上來,這才是本質。”張慶云表示,國內制造類企業普遍面臨著低端化的問題,生產的產品大多附加值不高,這就直接導致了品牌認同度低,并且最終喪失定價權。“佛山制造企業要積極轉變發展思路,特別是要樹立品牌意識,通過生產高質量、高檔次的產品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這樣才能提高產品的溢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