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的數據顯示:國內17家主要產品眾籌平臺成功達成近1200個項目。很多智能產品爭相上眾籌平臺背后的驅動力到底是什么?
眾議嘉賓
眾籌網CEO孫宏生
勤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旭亮
聽風平安創始人裔云天
京東眾籌智能硬件部高級經理梁博濤
金種子創投合伙人雷中輝
最新出爐的《眾籌服務行業年度報告2015》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計上線的近200家互聯網眾籌平臺當中,產品眾籌平臺占了絕大部分,行業持續升溫。
對此,京東眾籌智能硬件部高級經理梁博濤表示,對于創業企業來說,通過產品眾籌可以達到融資、營銷、渠道等目的,也能找到第一批粉絲。而最近進軍智慧照明的LED企業勤上光電也推出一款集交互、安防于一體的落地燈參與眾籌。勤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旭亮就此稱,此番創新嘗試不知能否讓大眾接受,他還是決定先通過產品眾籌來測試市場反應。
產品眾籌,這幾乎已經成為創客們和消費品企業發布智能新品的“指定動作”。但它的適用邊界在哪里?有多少項目確實帶來理想的成效?
議題1:今年11月的數據顯示:國內17家主要產品眾籌平臺成功達成近1200個項目。很多智能產品爭相上眾籌平臺,甚至連勤上光電這類的上市公司都來湊熱鬧,背后的驅動力到底是什么?
重營銷輕融資
李旭亮:最近我們在推智能新品“天眼k1”的時候,才第一次接觸眾籌。在普通人的認知里,燈僅僅就是照明用的,而我們加入了智能化的元素,融合大數據、云平臺和物聯網,通過手機端可以遠程操控。比如說,老人在家中滑倒了,這盞天眼k1能“感知”到并及時發出警報信息;用戶可以在APP上劃定家里的警戒區域,遇小偷越線闖進會自動報警,我們對它的定位是“有腦”的智慧管家。這么跨界的產品老百姓會不會接受呢?我們心里沒有底,畢竟概念很新,價格也相對較高,先通過眾籌來驗證市場的接受程度比較靠譜。
裔云天:我們做人身安全定位的智能硬件,幾乎每次發布新品都采用眾籌。對絕大多數項目來說,這是一種高性價比的宣傳方式,因為眾籌平臺都免費,而如果用網上其他渠道推廣得花錢。另外,通過眾籌可以融到錢,起到產品預售的作用。
梁博濤:對于創業企業來說,通過產品眾籌可以達到融資、營銷、渠道等目的,也能找到第一批粉絲、得到目標用戶的及時反饋等等。以京東眾籌平臺為例,我們從融資平臺,到場景孵化平臺,為企業提供京東眾創生態圈資源,包括流量、營銷、法律、物流等等。部分廠商眾籌可能有出于促銷產品的考慮,但這不是主流。
雷中輝:產品眾籌重點在于推廣營銷,籌集資金反倒是其次。因為用戶的成長速度跟眾籌產品的供應量是不成正比的,后者數量不斷增大,而眾籌投資者的群體還很小,大家接受一種新模式需要時間。面對大量極客類的產品,如果不是親朋好友發起的項目,很少會在產品還沒正式出來之前就預付款購買。
議題2:產品眾籌曾被業內詬病過于泛濫,其實什么樣的產品適合眾籌?它有利弊么?
創新產品皆可眾籌
梁博濤:首先產品背后的團隊要有一定的發展前景和良好的商業模式,使產品的相關服務得到保證,這樣才能增強用戶的信任感。其次是產品的創新性和抓人眼球的產品設計。如果沒有吸睛的外觀設計,但有情懷意義,也是考驗產品能夠獲得支持和好評的考量標準。
李旭亮:我沒考慮過產品眾籌會有什么適用的限制,或者帶來不好影響,因為科技成果的推廣之路都很艱難,能以低成本引起市場關注總是好事。像我們這次試水眾籌,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成品性能上,至少在朋友圈、同行圈,已經有不少人在討論這款新品了,證明還是收到效果的。
裔云天:產品眾籌面向的主要是思想前衛、愛玩3C產品的年輕人,如果目標群體是這個群體,那么就適合眾籌。總而言之,這種模式更適合那些仍處于摸爬滾打的創新企業,確實需要通過曝光得到大眾支持。
孫宏生:區隔于聚集在智能硬件的大眾籌平臺,在我們的眾籌網發起項目的類型更加多元化,有文創、音樂、娛樂、出版、農業等等。我覺得只要有創新性,不管什么品類都可以眾籌。當然,在具體操作上有不同,標準化的智能硬件可以自由放到平臺上,而像文化藝術領域,國家管控是比較嚴的,我們要有專業人員把關。
雷中輝:產品眾籌就是個工具,無所謂利弊,原則上不管什么創新的產品都可以眾籌。但相對來說,我覺得消費品會更為適合,因為市場需求會比較大,受眾面也比較廣。
議題3:眾籌那么火,有多少項目能帶來理想的成效呢?
無社交不眾籌
裔云天:早期做產品眾籌效果還可以,但現在項目太多了,很難從眾籌平臺獲得什么推廣資源。如果只是掛在平臺上,很容易淹沒在眾籌項目的汪洋大海里。換言之,企業得自己做營銷推廣給項目引流,凡是眾籌金額比較大的項目都是如此。
李旭亮:每個項目的情況不同,勤上光電作為一家老牌的LED企業,也在嘗試跨界互聯網+,但深度融合對我們而言的確是個挑戰,這次參加眾籌算不算趕上智能家居的末班車?但我們愿意去嘗試。我們這次上了京東產品眾籌的首頁,眾籌平臺會根據產品的美譽度、認可度來分配資源。當然,我們自己也有做另外的推廣。總體的反響還是挺熱烈的,寄望用戶體驗過以后向身邊的人推薦。
梁博濤:眾籌的目的不僅僅是展示,更多需要與用戶進行互動,并通過不同的引流實現眾籌項目的最大化曝光,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籌客愿意從眾多項目中一個個把項目挖出來。眾籌不是百試百靈,主要還是項目本身必須具備創新性,能夠打動用戶。
雷中輝:對于京東、淘寶兩大平臺來說,產品眾籌在它們的體系當中占比不大,資源投入自然沒多少,不想被淹沒就要眾籌者自己拉流量,所以企業要想清楚,上眾籌平臺以后有沒有能力投入推廣。不過話說回來,畢竟跟大平臺合作、項目能通過對方的審核也是一種肯定。對于很多創業小公司而言,要的就是這么一個營銷的噱頭。
孫宏生:我們為眾籌項目搭建展示平臺,至今沒有買流量,也沒有站內銷售廣告位。不過累計發起眾籌的過萬個項目里,成功率有40%左右。當然,這跟項目的融資額不大有關,大部分集中在2萬-3萬。我們內部總結了成功眾籌的幾個要素,基本上離不開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所以目前的眾籌有很強的社交基因在里面。
議題4:隨著眾籌項目增多,未來眾籌者是不是得為項目投入更多的推廣成本?
把創意帶到現實
李旭亮:我看好產品眾籌的趨勢,畢竟它帶來產品曝光的價值,通過這個渠道快速接觸喜歡新事物的年輕消費者。就這次“天眼K1”而言,我們的眾籌到月底結束,屆時看看市場反應,如果效果不錯的話,會加大線上線下的配套推廣。
裔云天:產品眾籌這股風潮不會退去,而且創業公司越多,需求就越大,即便當中的體驗一般,因為目前確實還沒有更好的選擇。想想看,把新品放在自己的官網,豈不是更沒人關注,再說消費者也不會輕易信任一個小公司的產品。從技術層面,自己做網頁優化也挺麻煩,上京東、淘寶這樣的大平臺,起碼有比較好的網絡基礎設施,上去做好自己的頁面就行。
孫宏生:產品眾籌的熱潮已經掀起,如果要繼續壯大的話,我認為不能只維持在營銷推廣的屬性,回歸到“把創意帶到現實”的初衷,才能激發更大的價值。
梁博濤:國內眾籌仍處于初創階段,消費者對眾籌的認知度與接受度還需要深化,整個市場還有大量潛力待挖掘。現在入局眾籌的綜合類電商很多,垂直類眾籌網站也很活躍,這對市場來說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