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石材協會人造石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水頭鵬翔實業有限公司召開。人造石專委會70余位會員代表參加大會。
會上,中國石材協會副秘書長、人造石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鄧惠青匯報了專委會近5個月的工作及下一步工作計劃。他指出,2016年,人造石專委會將在確定人造石標準體系框架的基礎上,確定“十三五”標準制修訂計劃,啟動制定《人造石工藝技術規范》等標準的前期準備工作,為行業提供技術培訓服務,為提高從業人員職業技術水平。
同時,他還表示,目前人造石專委會共收到專家推薦(自薦)表20份,涉及原材料、生產、加工、產品研發、裝備、標準及檢測、產品應用等各個領域,預計在明年上半年成立專家組,為廣大會員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工作。
會上,來自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石材事業部的邵豐解讀了人造石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人造石行業領先者CAESESTONE的財務報表顯示,2015年上半年,公司總收入從2014年2.1億美元上升至2.35億美元,毛利潤由0.87億美元上升至0.98億美元,可以看出人造石英石呈現穩步發展。”邵豐對人造石產業未來市場分析道,國際市場上,美國和澳大利亞、加拿大占據人造石70%市場份額,中國也處于發展高峰期,廣西賀州人造崗石近兩三年發展迅速,目前有20-30條生產線,今明年可能增加120條。
邵豐說,但目前國內人造石整體行情堪憂,因為在高速發展的背后是賀州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產業大量轉移的結果,而水頭7月石材景氣指數顯示人造石產量下滑11.7%。整個基本面沒有改觀,由于行業技術沒有重大改變,未來賀州只是下一個惡性競爭的戰場而已。
“人造石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迫在眉睫。”邵豐呼吁,降低粉塵和氣味,維護工人的身體健康,節能環保將是未來趨勢。而開啟云服務“互聯網 工業4.0”時代則是一大手段,通過服務器對設備采集實時數據連接電腦和手機終端,對生產數據進行不間斷采集和跟進,并對設備異常和故障進行遠程診斷將是大勢所趨。
《石材復合板工藝技術規范》有望明年5月實施
近日,由中材人工晶體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石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起草的《石材復合板工藝技術規范》行業標準,在廈門通過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復合板專業委員會組織的審查會。經過半年的公示后,該標準有望明年5月正式實施。
《石材復合板工藝技術規范》是石材行業首個系統化標準,涵蓋加工流程和安裝工藝兩大部分。該標準于2012年開始起草,至今已召開了5次大的籌備會,參與起草單位共有11家。其中南安企業有8家,他們分別是基石偉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南安萬靈石藝有限公司、南安市聯峰美石材有限公司、華輝石業股份有限公司石磚生產基地、施朗格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泉州新萬龍石材有限公司、宗藝石材發展有限公司、福建溪石股份有限公司。
“該標準主要是根據目前復合板產品大部分生產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大量調研、充分溝通和試驗驗證的基礎上制定的,堅持了標準制定的科學性、先進性和適用性,進一步規范復合板石材產品的加工和安裝過程。”國家石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魏艷說。
“石材復合板行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已增加到200多家。但發展快速的背后仍隱藏著許多問題,石材復合板企業從業者大多數來自傳統石材行業,缺乏專業系統的學習和培訓,在加工過程中的操作不能完全滿足技術要求,使得復合板產品頻頻出現空鼓、脫層等質量問題,給行業健康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復合板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白利江表示,該標準的實施,將有利于提高石材復合板企業的生產規范,是一個行業發展程度的標志,有利于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