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朋友在朋友圈發現部分陶瓷企業的員工發布相關瓷磚信息,相當實惠,幾乎以出廠價出售。讓人不僅疑惑,傳統的瓷磚企業電商都未大面積觸網,難道直接轉戰微商了?據了解,這類情況大都是瓷磚企業員工,老板拖欠工款,以磚抵工資,員工自己經手轉賣換成現金。這類情況在瓷磚行業中不在少數。那么面臨這類沖款磚事件,瓷磚企業作何深思?這是行業短期周轉內出現的“毒瘤”,瓷磚企業盡早想好脫身之道,撥亂反正方為正道。

沖款磚成出口“新寵” 瓷磚市場需盡早撥亂反正(圖片來自網絡)
經濟疲軟、市場持續低迷、產能過剩、國外反傾銷頻繁.....今年的陶瓷行業對很多陶企來說顯得尤為艱難,很多陶企或因外因或因內因都出現了停產、倒閉的情況。廠家商迫于無奈,于是用積壓庫存全部作為沖款磚去還供應商的債款,或者低價出售還欠款,所以今年市場上沖款磚的量與往年相比增幅較大。
沖款磚成為出口“新寵”
沖款磚一般主要以大眾產品為主,如瓷片、拋光磚、全拋釉等產品。通常情況下,稍微有點規模的企業的沖款磚首先會選擇銷售到國外,避免在國內對自己品牌和經銷商的傷害。而一些私拋廠的沖款磚則較多流向零售市場或農村,一小部分會流向工地。
供應商在工廠拿沖款磚時,一般工廠都會要求供應商不能在他們已有的銷售渠道和地區售賣。供應商缺乏銷售渠道又沒有賣瓷磚的經驗,往往只能低價賣給專門做出口的人或批發市場老板。
沖款磚具有很大的價格優勢,受到做瓷磚出口人員的青睞,成為出口的“新寵”。佛山保斐利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韋秋說道,沖款磚的價格優勢十分適合做出口,價格非常低,很多做陶瓷出口的人員都愿意做沖款磚的出口。但是畢竟沖款磚不是時時刻刻都有的,所以每次都要和外國客戶講清楚這次的產品價格很便宜但下次不一定有。這種事沒有持續性,所以一定要和客戶解釋明白。
某一家某陶企銷售總經理也同樣說道沖款磚的出口優勢,而且他還說沖款磚具有質量優勢,比如因倒閉破產的工廠的沖款磚有一部分質量是很好的。這種情況下,經常會有以低價從供應商手上買來沖款磚的第三方甚至以高于工廠的原價賣到國外去,從中贏取很大利潤。所以沖款磚十分受做出口人員的歡迎。
供應商成最大受害者
通常瓷磚生產廠家不會用沖款磚抵供應商的貸款,用磚抵貨款是廠家最后才會采取的手段。因為一旦企業拿了沖款轉抵供應商貸款,那就等于企業自己發出了資金緊張、企業運轉出現問題的危險信號,消息流傳出去后廠家會受到不良影響。不僅供應商紛紛來催款,連銀行都會撤資甚至催款,而公司員工也會陷入恐慌引發離職潮,從而導致整個工廠無法運轉最終停產倒閉。所以一般企業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用沖款磚沖供應商的貸款。
原材料供應商供給工廠太多原材料,但到期后工廠卻無法還款甚至一拖再拖,供應商無奈之下只能從工廠提一部分產品抵款。但供應商也是有苦難言,第一他不是賣瓷磚的不懂該如何將瓷磚賣出去;第二,工廠常常是按照他們國內的經銷價格甚至更高將產品賣給供應商;第三,廠家常常規定這些沖款磚不能在他們產品的銷售區域出現導致供應商銷售區域縮減;第四,供應商沒有瓷磚的銷售渠道但又急于出貨,所以供應商只能將產品價格下沉20個點30個點甚至是5折賣給專門做出口的人或者是石灣、沙崗的那些批發老板。
在整個環節中,原材料供應商是最大“受害者”。如果工廠一直不肯支付貨款或者出現倒閉時,供應商損失更大,貨款更是成為一個死款。但拿了沖款磚以后,這些沖款磚的銷售對這些供應商來說也是一大難題。據沙崗批發市場的一位老板說,現在市場需求疲軟,沖款磚也“沖”不起來了,所以不敢像以前一樣要那么多貨了。所以供應商高價拿貨,低價售出,損失十分慘重。
授信失控,資金鏈斷層
近幾年來,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陶瓷企業的授信現象愈演愈熱。一方面,授信能幫助企業消化庫存、拉升銷量;但另一方面,授信又加重了廠家的資金壓力,資金鏈很容易出現斷層,風險十分大。
授信是很多陶瓷企業為了吸引經銷商的重要手段,通過授信能夠為陶企消化庫存、提升銷售帶來一定的推動作用,也能夠更加強化廠商之間的合作,授信雙方在市場形勢相對不好的情況下,可以互幫互助,共度難關。但這是一種有很大風險的方法,尤其是如果對風險把控不嚴,當授信的經銷商出現倒閉破產的情況,那廠家無論做任何補救措施都將無濟于事,受損失的一定是陶瓷廠家。
一旦廠家授信太多給經銷商,而廠家又沒把握住經銷商出現到期卻還沒還款的情況,作為與廠家捆綁在一起的原材料經銷商就也就拿不到欠款。陶瓷企業及私拋廠被不良授信壓得焦頭爛額,對大多數原材料供應商來說,面對陶瓷企業的拖欠款情況也同樣苦不堪言。在日益龐大的供應商體系中,供應商往往只有“被選擇”的份,所以供應商迫于無奈也只能授信陶企以此吸引陶企。長此以往,供應商的授信現象已成為普遍現象,甚至授信額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失控。
這種授信方法具有很大的風險,不管是經銷商無法按時還款,還是企業資金周轉不過來,這兩環只要其中任何一環出現問題最后一切結果都會反映到供應商身上。供應商不僅承擔著資金風險,而且這種風險除了本身的業務風險,還要為陶瓷廠家分擔資金壓力。
為吸引經銷商陶企的授信力度越來越大,這也就使得很多陶企都有資金鏈斷層的風險。一旦資金回轉不了,廠家就只能拿沖款磚給供應商抵貸款。這也就是今年沖款磚越來越多充斥在市場上的一個原因。
對市場影響不大
在問及沖款磚的低價是否會對市場形成很大沖擊,從而使陶企陷入惡性循環的價格戰之中。佛山保斐利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韋秋直言,沖款磚對于整個大市場的影響并不是特別大特別明顯,因為沖款磚的量并不是很大只有很小一部分。凡是規模比較大、良性運作的一些企業都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相應的對這些依靠自身品牌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企業也不會有什么影響,這些企業原本就不是走價格的企業。
但對于那些規模實力不是很大、沒有很好的銷售渠道、沒有品牌優勢、依靠貼牌和走低價的公司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這些公司往往都是依靠低價搶占市場。但通常也是這些公司會沖款給供應商抵消貸款,殊不知往復循環卻也沖擊到了自己的市場引發惡劣的價格戰。
在整個陶瓷行業中,沖款磚所占比例小之又小,市場仍然是由主流引導,沖款磚對市場的影響十分有限。而且隨著陶企的轉型升級,以價格戰搶占市場的陶企已不再具備任何優勢,在未來最終會被取代。正如某位行業內人士所說,沖款磚只是在某個特定時期特定階段的錯誤,伴隨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未來沖款磚可能將不復存在。所以,沖款磚對市場并不會有太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