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LED照明產業潛力大而實力較弱是行業的共識,出口產品質量成詬病,內銷品質不抵進口貨的尷尬局面更加深了外界對國產LED照明產業的“無價值”的不良印象,而價值本身又被價格“牽著鼻子走”,成為價格戰的累贅和附屬品。
大部分企業將成行業重整的犧牲品
2015年以來,以“價格”為先鋒的LED照明爭奪戰從未停止過,近期一則以《大廠牽頭LED燈泡價格戰或“此起彼伏”》為題的新聞打破了行業對價格戰心照不宣的默契。尤其是LED照明品牌大廠的高調“低價”似乎讓無名無份的價格一戰明確了身份,也正式的擺到了臺面上,成為現階段LED照明行業排名立足的關鍵一役。
喧囂涌動的價格戰對于LED產業的長遠發展而言,是繼續走向深化,還是有可能轉向更加注重品質和品牌的"價值戰",一切都是未知數,但目前我們可以知道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會在一系列無形的價格戰役中成為行業重整的犧牲品和淘汰者。
價格戰重塑照明行業發展秩序
不可否認的是,以價格搏市場并非壞事,低價策略也并不是我國照明行業的“獨有妙招”。據悉,國際照明大佬飛利浦5月份在北美市場推出了2顆LED燈泡5美元的流血價,且不論飛利浦及其供應鏈廠商是否有利可圖,但就這種破釜沉舟的壓價力度就不是一般廠商能夠與之抗衡的。
說實話,筆者很高興看到照明大廠自降身價參與到價格戰中,究其原因是因為由照明大廠所主導的價格戰是良性之爭,我們知道照明大廠出手降價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替自家品牌做行銷,從而達到搶市占率的終極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受益的則是消費者和LED照明行業:
消費者以低于平時的消費額度買到質優的名牌燈具,對照明價格戰中的各方主角而言也因照明大廠的加入而加速了其死亡和淘汰的時間,從此方面來看,價格戰促使了照明產業的發展,成為重塑照明行業的關鍵因素。
價格不等于價值,切勿讓價格綁架了價值
當然,如果說價格戰是必須的話,我們很樂意看到照明大廠的身影,然而就目前國內的照明市場而言,“價格至上”的信條成為左右照明企業制定市場發展規劃的不二因素。
我們知道,“價格戰”的實質是企業利用價格在終端市場的影響力,以犧牲生產成本及市場利潤為前提,特意制定低于市場默認的價格,從而搶占市場以達到打擊同業者,擴大品牌影響力的目的。
在這個過程中,品牌、產品以及企業規模等作為核心支撐力量參與到價格戰的角逐當中。然而我們可以看到,對于目前照明市場上的價格戰內涵而言,單純的依靠低價傾銷取勝的企業不在少數,由資金緊張,融資渠道狹窄導致產品質量、品牌等等都被"忽視"了的價格戰占據了上風,這一點是導致目前照明行業混沌不堪,跑路現象橫生、信譽缺乏的根本原因所在。
為迅速實現產品及品牌落地,以價格作為開路先鋒無可厚非,只是隨著消費者對品牌消費欲望的提升及全球照明產業扁平化的加快,依靠空洞的價格戰形式的攻城掠地不知是否還能助力國產照明產業的騰飛及進步。
如上文所言,照明企業在利用價格優勢搶占市場的過程中,不只是要依靠單一的價格因素,而是充分發揮好產品品質、企業規模以及品牌已有的影響力,這才是照明企業長遠發展的根本,換句話說就是讓價值影響消費,而不是以價格破壞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