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房地產銷售火爆,尤其是以深圳、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樓市銷售出現大幅增長,隨之而來的則是房價的高企。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由于房價的快速上漲引發了購房交易的的支付難題,部分投資者由于首付款缺口而無法實現購房。基于此,深圳、北京等地已經出現了針對首付款融資的地產P2P產品。深圳合伙人互聯網金融運營總監謝健表示:“地產P2P是房地產金融(商業貸款、公積金貸款)的有效補充,未來很可能實現規模化,但其中的金融支付和資金托管是產品推廣的關鍵點。”
地產P2P漸熱
據了解,此前P2P公司開發的產品主要是服務于地產開發商的項目融資,并沒有針對房地產二級銷售市場,即購房者并沒有直接的融資渠道。而隨著今年以來,深圳、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樓市銷售火爆,針對購房者的地產P2P熱潮開始出現。
據謝健介紹,購房人購買一手樓或二手樓時,若首付款資金不足,由平臺籌集投資人款項后向購房人發放借款,并定向支付給開發商或原業主,使購房人達到銀行按揭首付的要求。此外,購房人購買二手樓時,如需監管在銀行的首期款資金不足,由平臺籌集款項后向購房人發放借款,并定向支付至銀行資金監管賬號,使購房人資金監管金額達到要求。
深圳本地一位銷售人士對此分析,這類地產P2P產品的推出可以降低房產交易的準入門檻,解決購房人資金問題,增加房產交易的活躍度。
金融支付難題
據調查,全國P2P總共有5000多家,平均每天誕生2家,同時每天也都會有網貸平臺倒閉的消息。2014年P2P線上交易額達到2500億元到3000億元的規模,按照三分之一保守估算,年底前整個P2P平臺的待還金額達千億元規模。巨大的兌付壓力,讓很多實力不強的公司最終“人去樓空”,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國出現跑路、提現困難、詐騙、失聯等問題P2P平臺共計106家,10月份共爆出問題平臺31家。
謝健表示,在房地產的P2P領域,金融支付和資金托管的安全性成為產品推廣的關鍵。由于一般民營第三方支付企業的資金托管存在管理不善、行業經驗和硬件基礎建設不足等諸多隱憂。相比之下,許多有國資背景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開始進駐到P2P領域。
事實上,國資第三方平臺已經開始涉足P2P。今年以來,銀聯旗下的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的全資子公司中金支付已經在和一些P2P公司開展業務合作,其中就包括合伙人金融,主要業務即為資金托管、支付和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