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兩會”匯聚全球目光,國內外人士希望能夠在這里讀懂中國。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逐步呈現出新常態發展特征,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經過多年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與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但是目前制造企業轉型升級面臨多重困難,瓷磚生產制造行業處于“多事之秋”,為深度了解制造業轉型背后深層次原因以及陶瓷制造行業未來發展之路,新浪地產(微博)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唯美集團董事長黃建平。

全國人大代表、唯美集團董事長黃建平
記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到: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穩增長成為主基調,您怎樣理解這個“新常態”?
黃建平: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呈現出“新常態”,總體來講經濟增長從兩位數變成一位數,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一個相當長時期內這個增長速度符合中國目前和世界經濟發展情況。對于整個中國制造業來講不可能像過往30年企業都能夠輕易分得“蛋糕”,而是在未來“蛋糕”有限的情況下公平競爭,是一個嶄新的市場格局的調整以及各個品牌市場占有率的調整,而不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記者:結合去年市場表現,您認為2015年瓷磚市場形勢如何?業內人士說瓷磚行業深度洗牌期到來,您怎么看待?哪些問題是行業亟待解決的?
黃建平:跟過往行業發展相比形勢是比較嚴峻的,但是如果用新常態的心態和眼光來看,意味著瓷磚行業進入了一個調整期。2008年瓷磚市場都在喊:“狼來了”,企業一度預感整個行業進入洗牌調整期,但是當時“雷聲”大,沒“下雨”,
沒有真正看到企業重組、并購大規模出現。經過去年一年,已經沒有人再懷疑。
2015年,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短時間內的刺激政策可能不會再有,瓷磚行業也真正進入了洗牌期,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形勢更加嚴峻。
記者:“日本馬桶蓋事件”這個話題成為熱點,甚至火到了“兩會”上面,從行業角度,國內企業在品牌塑造方面是否欠缺?
黃建平:“日本馬桶蓋”這一現象其實包含了很多訊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這個現象。首先,國內企業在品牌塑造上的缺失,在市場競爭造成劣勢。品牌背后包含對產品甚至是行業的信心和信任。其次,消費者對“中國制造”質量缺乏信心,對于中國整個市場體系缺乏信任感。
記者:當“國產”遇到“外來貨”,目前中國企業最欠缺的是什么?怎么樣扭轉中國制造靠規模、靠廉價人力肉搏的現狀?
黃建平:其實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目前國內創新環境污染很嚴重,在此種氛圍中很多企業應對市場競爭心態浮躁,一味想通過吃快餐的方式達到追逐利潤的目標。很多企業在創新的過程中,沒有得到相應的市場益處,沒有持續打造品牌和做出高品質產品的動力,這也是與德國、日本、美國等制造企業差距較大的深層次原因。
記者:我國不斷提高節能建筑設計、建設標準,綠色建筑成為未來房地產市場持續發展重要目標,“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今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行業企業在綠色環保上怎么樣做功課?馬可波羅有哪些經驗可以與我們分享。
黃建平:談及環保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從技術層面來說,目前企業要想達到環保標準技術條件是具備的,過往競爭環境的公平性需要政府去營造,某些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經濟可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造成企業競爭的不公平現象,新《環保法》頒布,隨著中國環保執法力度加大,今后環保問題會有明顯改善。
從馬可波羅自身來講,企業創立之初,就將創建百年企業和世界品牌企業作為宗旨和目標,在經營和管理過程中將環保的理念貫穿始終。目前在中國制造業領域但凡是想取得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從企業自身生存需要來看必須要重視環保問題。
記者:目前房地產步入理性發展新常態,所謂白銀時代背景下,馬可波羅怎么樣開拓工程市場?戰略集采方式對于瓷磚行業發展意義?
黃建平:目前馬可波羅已經與萬科、恒 大等知名房企達成了戰略合作,馬可波羅一直以來根據用戶的需求,不斷調整企業研發方向和產品匹配度,為開發企業推出高品質樓盤提供全面服務。同時,戰略集采方式的出現讓更優秀的品牌和更可靠的產品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對于優化整個采購流程,節省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現在行業倡導“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概念,從單一服務到綜合服務,從單一產品向系列產品推進,您認為這對行業未來發展有什么意義?
黃建平: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出現其實也是為了適應當前互聯網大勢的發展,倡導以用戶為中心的時代,本質上就是以“產品”為中心的時代。如果要滿足用戶的標準和要求,不僅需要關注產品的質量,還需要關注與產品相關的服務,產品服務包括售前與消費者情感溝通、個性化消費需求的滿足、售后服務等。未來企業如果能夠真正體現以產品和用戶為中心,那么在互聯網時代將更具競爭力。
記者:未來精裝修房成為房地產行業發展一個重要領域,您認為瓷磚企業如何抓住市場機遇,在標準化和個性化方面怎么樣協調?
黃建平:標準化和個性化本身就是企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市場競爭中企業需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但是在生產中需要能夠在標準化環境下進行生產,以此才會有品質保證。工業4.0提倡“智能制造”,目前瓷磚制造行業有實力的企業都在引進3D噴墨打印設備和技術,實現了在標準化生產線基礎上又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智能制造的可能性。
這并不是說企業購買3D噴墨打印設備就能夠實現“智能制造”,要想真正邁入智能制造發展階段,還必須建立起用戶端的大數據系統,才可能將用戶個性化需求和生產線上標準化產品生產完美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