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三北地區”典型的集中供暖城市之一,長春市的地暖市場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內地暖同行的關注。有業內人士稱,長春地暖市場價格由于領軍企業的“力挺”相對“較高”,而這種高價格確保了長春地暖市場的合理利潤空間,進而確保了當地整體市場秩序相對良好;但也有觀點認為,長春地暖市場還是有些亂,有資質的中小企業利潤微薄,生存困難。
施工企業兩極分化
和沈陽市的情況類似,地暖系統在長春市住宅中采暖末端系統中的占比十分高。“新建樓盤中的采暖末端系統幾乎都是地暖系統。老舊小區在改造過程中,90%以上的散熱片都要改為地暖。”吉林省地暖協會秘書長、吉林省金潮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金潮”)總經理張春麗向記者介紹道。據了解,長春市的很多房地產項目都是直接配套地暖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家裝地暖的量只有百分之幾。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長春市2013年施工的地暖工程面積約1694.36萬平方米,鋪裝的地暖管約6523.3萬米。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自然催生了一批想從中分到一杯羹的企業。據張春麗介紹,長春市的地暖施工企業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資質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目標客戶是工程市場上的大樓盤。這類企業大約有二三十家。另一類是沒有資質的小施工企業。這類企業有100多家,其目標客戶主要是家裝市場和諸如4S店、廠房之類的小工程市場。
張春麗的上述介紹,在長春隆星冷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春隆那里也得到了印證。他說:“長春市場上做工程地暖施工的企業有資質的不多。以前做裝修的、做水暖的人現在都在從事地暖施工。
大量沒有資質的企業進入地暖施工行業通常都會擾亂這一行業的市場秩序。長春會是例外嗎?
市場秩序總體“還行”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長春市的地暖施工企業對于當地的“市場秩序”看法不盡相同:眾多小企業覺得大量無資質的企業的介入,對自己的影響比較嚴重,甚至威脅到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部分大企業則表示,對自身影響有限,市場秩序還不錯。
董春隆表示,和全國很多城市一樣,長春市的地暖施工市場也存在著低價競爭現象。他說:“有的企業一味地打價格戰而導致地暖工程出現問題,最終為了逃避賠償責任而關門走人。當然,這種情況只是少數。”菲時特暖通工程公司總經理殷兆敬則認為長春市場不好也不壞。“我覺得還可以,像我們這樣的企業既撐不著也餓不著。”
作為長春地暖行業中的重量級人物,張春麗認為,長春的市場秩序還是不錯的。“面積較小的工程,客戶更看重品質高的產品,因此價格不是主要問題。大工程上往往會發生價格戰,但我們通常都能掌握主動權,不會被動地陷入價格戰中。至于那些沒有資質的企業,則難進入規模較大的工程,只能在家裝市場。由于家裝市場量很小,因此他們的市場行為難以影響行業的大局。所以,長春整體市場秩序還是很好的。”
在長春地暖人士看來,長春地暖施工市場上的總體秩序較周邊城市要好,而這與主流企業對施工價格的引導有一定關系。對此,張春麗分析說:“吉林金潮目前的業務占據了長春市場上中高端樓盤中的多數份額。而金潮在參與這些樓盤地暖工程的競標過程中,價格通常都定得相對合理。其他企業只要參照我們的價格去競標,就能確保一定的盈利空間。”對此,長春市同豐地暖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宏文表示了一定程度上的認同:“在競爭過程中,其他企業可以拿金潮的價格說事。據說他們價格還可以。”
中小企業生存艱難
雖然長春市場的整體秩序較周邊城市好,但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并不樂觀。調查顯示,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大方面:從客觀因素看,房地產商的強勢地位導致壓價、拖款現象時有發生,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成本的不斷上漲和眾多非資質企業的介入,讓這些有資質的中小企業生存受到挑戰。從主觀因素看,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模式和經營思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從而使這些企業難以做大。同時,激烈的競爭還導致部分不正規的操作反作用于市場,加劇了市場的混亂程度。
“長春市場上地暖價格有點兒亂。”長春暖宜家供暖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景秋對這個問題頗有感慨,“有些企業用的是真東西,但把價格壓得特別低,因為他們不需要掙太多錢,本身的運營成本低。”吉林省韓一地熱工程公司董事長樸英奎從另一個角度對于這一說法進行了說明:“地暖本身就沒什么技術含量,只要四肢健全的人都能干,正規的公司還是很難生存的。那些小公司一年只要能掙10萬20萬就覺得動力十足,而大公司就不行。”
激烈的市場競爭直接導致企業利潤縮水。“目前長春市場上的100家左右地暖施工企業,做得比較好的也就四到六家。這些企業的年銷售額也就1000多萬或七八百萬元。多數利潤比較微薄,主要靠量大。”對于長春地暖施工企業的利潤空間,樸英奎如此總結。“我們企業有20多人,每年承接的工程量有20多萬平方米。不過利潤很低,每平方米還掙不到20塊錢。有時候僅能掙十一二塊錢。如果房地產商再壓點兒,根本掙不到錢。”樸英奎說。
記者了解到,樸英奎所說的情況是長春市小型地暖施工企業的普遍遭遇。有的企業還表示“甚至還掙不到10塊錢,有時候七八塊錢也做”。而殷兆敬覺得:“長春價格不高,和其他城市差不多。我們做工程的價格每平方米也就是六十多塊錢,每平方米掙十來塊錢就已經不錯了。而且是上萬平方米的大工程才能拿到這個價格。”
不少小企業都表示,由于利潤太低,他們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以吉林金潮為代表的那些大企業的情況則有所不同。這些大企業由于自身的經濟實力較強,加上合理的管理和市場運作,利潤情況還不錯。據張春麗介紹,很多規模較大的地產商都有過因為低價招標而招致質量損失且得不到售后保障的教訓。因此,目前這些地產商很少再以低價中標政策來選擇合作地暖施工企業。這些開發商現在非常注重地暖施工的質量和地暖系統的售后服務保障能力,為此,不少開發商甚至開始考慮借助優秀地暖施工企業的品牌影響力,來提升樓盤在當地的影響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長春市的地暖市場變得越來越規范。張春麗說:“通常情況下,每平方米68塊錢以下的工程,我們一概不接。
企業要發展,必須保證相對合理的利潤空間。”但她也坦言:“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利潤,是因為自身的競爭實力較強。“尤其是我們資金狀況比較好,我們想承接多大規模的地暖工程,基本都能干。我的工程款當年基本都能收回70%。”吉林省金德地熱有限公司總經理全貴軍也表示:“我們主做高端市場,主要是與上市公司進行合作。我們一年能做大約30萬平方米的地暖工程,利潤空間還可以。”
張春麗也知道長春市的中小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在她看來,這些企業由于缺乏大企業那樣的資金實力、掌控及判斷能力,其中的一些企業還不愛學習、不善于管理,僅僅靠關系攬活兒,其生存能力就比較弱,也難以做大。再受到眾多無資質的企業的沖擊,利潤顯然難以保證。
對于正規的中小企業來說,在家裝市場上競爭不過“夫妻店”,而工程市場又受利潤低的影響,于是一部分企業就產生了退出的想法。“我們打算轉型,做燃氣壁掛爐、電鍋爐還有進口的管材、新風等產品或系統。這個市場相對規范一些。品牌品質提升后,利潤就會隨之提升。現在如果再按工程市場上的價格去攬活兒,很難做下去。”在長春市場有一定規模的吉林省韓一地熱工程公司負責人如此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