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千辛萬苦申請到的集體商標,遲遲未正式應用。”在2月3日的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廣東蒙娜麗莎新型材料集團董事長蕭華建議盡快啟動“佛山陶瓷”區域品牌認證、標識與推廣工作,擦亮佛山陶瓷這塊金字招牌。
委員熱議
佛山陶瓷被冒充現象嚴重
蕭華委員表示,近年來,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少外地企業打著“佛山陶瓷”的招牌,有的在佛山注冊成立一個陶瓷公司,沒有實質運營,就在廣告宣傳和產品包裝上突出“佛山制造”,有的在佛山注冊一家公司,不惜成本將產品運到佛山再重新包裝后流向市場,有的甚至直接假冒“佛山陶瓷”。蕭華稱,去年蒙娜麗莎在山東淄博打假時就吃驚地發現,那里許多工廠竟打著“佛山陶瓷”的招牌暗自生產。
“凡此種種,嚴重透支了‘佛山陶瓷’區域品牌的含金量,傷害了‘佛山陶瓷’在市場上的美譽度。”蕭華表示,“佛山陶瓷”區域品牌在經過2006年、2009年、2012年三次艱難申請后,最終于2013年獲批。但是,獲批一年多來,區域品牌的認證、標識與推廣工作卻進展緩慢,至今未能正式開展,區域商標也未能正式應用。
別讓“佛山陶瓷”躺著睡覺
“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協同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等盡快制定、完善‘佛山陶瓷’產品地方標準和品牌、商標管理辦法,讓正宗的佛山陶瓷有原產地統一標識,從而將那些打著‘佛山陶瓷’的‘李鬼’從市場上驅逐出去,以維護佛山陶瓷的合法權益。”
區域品牌推廣佛企須抱團
“即使有這樣的集體商標、集體品牌,但它并沒有給市場或者企業帶來價值,因為佛山陶瓷可以說一直都沒有抱團。”市政協委員、東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新明昨日對記者表示,現在連打假都沒人去做,未來不能單靠政府或者協會,而是靠企業之間的整合。
市政協委員、廣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乾也表示,現在是各個企業各個品牌在單打獨斗,以后會抱團起來。“我認為集體商標未發揮應有的作用是跟市場環境有關,目前時機并不成熟。”何乾認為,未來佛山的陶瓷企業如果能成立一個利益集團,共同探討如何使用這個商標,相信進展就會很快。
而市政協委員、佛山市工商局局長李學昌認為,其實集體商標非常有用,尤其是對于還未注冊商標和還不是馳名商標的中小企業來說。李學昌委員表示,集體商標使用得當的話,跨地區也可以打假,前提是商標持有人要向工商局舉報。“舉報之后我們可以派人跨地區去打假,也可以和當地工商部門聯動,甚至申請國家工商總局開展專項的執法行動都是可以的。”李學昌表示,直接受區、市工商局指導的“鹽步內衣”的集體商標就用得比較好,管理相對規范,而且遇到仿冒的品牌可以馬上去打假。
協會回應
集體商標尚未獲批
“山東企業對佛山陶瓷的侵權現象十分嚴重。”佛山市陶瓷協會秘書長白梅表示,2013年年底,協會曾經去山東濟南、青島、淄博等四大城市進行市場調研,發現侵權現象非常嚴重。隨后協會提交相關調研報告給佛山市檢察院,隨后被轉交到禪城區檢察院,但一直未有回復。
而對于被媒體廣泛報道獲批的“佛山陶瓷”這一集體商標,白梅認為,從商標的角度來說,目前“佛山陶瓷”這一區域商標并沒有完全審批下來,協會也剛剛將這一區域商標的申報材料提交給國家工商總局,進行最后的申報沖刺和地理標志認證。她說,此前被工商局認定的集體商標很有可能是“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這一商標,而這一商標僅僅只是協會商標,很難作為區域商標進行打假執法。因此拋開跨區域執法打假難度不說,佛山陶瓷這一商標并沒有法律依據,更加談不上集體商標的認證和維護,相關人員可能誤將協會商標簡單等同于集體商標。
“佛山陶瓷被仿冒更多是對企業名稱的仿冒,比如‘蒙娜依莎’、‘金義陶’1這些傍佛山名牌的企業,更多需要企業的及時維權。”白梅表示,去年來協會也協同南海區政府進行國家知名品牌示范區的申報,就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推廣區域品牌,為“佛山陶瓷”的推廣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