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廣東省恩平市沙湖鎮政府對轄區的陶瓷企業下發了一份環保通知,通知原文內容為——各企業:今天為止,蓬江法院、恩平法院及江門、恩平兩級環保局已對我園區各陶瓷企業違規擴建生產線進行檢查結案,2015年1月1日至1月5日恩平環保局將對已審批的25條生產線進行檢測,達標的可繼續生產,不達標的要停產整治。對未獲審批的54條生產線在未獲環評批復前絕對不能重開投產。為了能迅速做好環評,爭取明年春節后順利投產,你們務必按照政府部門要求做好停產工作,不能因貪眼前小利而斷送長久發展的大利,以身試法。否則一切后果自負(明天恩平環保局下來園區重點檢查未獲審批的54條生產線是否有頂風重開投產的行為)。
2015年1月13日,記者深入恩平市沙湖鎮蒲橋新型建材工業園,看到園區內已沒有了往日繁忙的景象,通過對園區內企業煙囪的排煙情況可以清楚地觀察到,仍處于生產狀態下的企業寥寥可數;不管是運送磚坯還是原材料的大貨車都已很少出現在工業園的道路上;許多企業還未經過加工的磚坯產品已經擺放到了倉庫之外,甚至有企業在廠區對面的空地上平整出了近萬平方米的場地用來堆放磚坯產品。
在園區某陶瓷企業負責人處記者了解到,蒲橋新型建材工業園現有建陶企業14家,瓷磚生產線79條,在這79條生產線之中,有25條獲得了政府的環保審批,其余54條并未獲得環評批復。
據悉,在工業園中,嘉俊陶瓷、百強陶瓷、會德豐陶瓷、新錦成陶瓷等8家企業各自的部分生產線總計25條線是已經獲得審批的生產線,其余6家企業獲得審批的生產線數量均為零。
此次政府對企業的環保檢查其一是對已經審批的25條生產線進行檢測,達標的可繼續生產,不達標的要停產整治;其二是重點檢查未獲審批的54條生產線是否有頂風重開投產的行為。
據該負責人介紹,園區內的8家企業的25條生產線通過各種方式,基本上都通過了此次環保檢查,可繼續生產,54條未獲環評批復的生產線亦基本沒有發現頂風重開投產的現象。
采訪當天,記者在工業園中實地調查發現,54條未獲環評批復的生產線已全部處于關停狀態;分別隸屬于8家企業的25條已經獲得審批的生產線則由于銷售壓力、年終設備檢修、春節放假等原因,約有半數也已經關停,這其中還有企業表示,由于銷售形勢較好,獲得審批的生產線在春節期間仍將繼續生產。
據了解,恩平市沙湖蒲橋新型建材工業園第一家建陶企業立項于2008年前后,至2011年工業園14家陶企格局基本成型,彼時政府對于企業的環保政策更多的是以“工廠”為單位,即不管某工廠有多少條生產線,只要1條生產線通過環保審批,該工廠就能夠正常生產;而目前政府對企業環保的要求則由以“工廠”為單位,轉變成為了以“生產線”為單位,即不管某工廠有多少條生產線,只有通過環保審批的生產線才能合法生產,對未獲審批的生產線在未獲環評批復前絕對不能重開投產。
而對于之前盛傳的恩平政府要求陶企強制使用“煤改氣”的說法,該負責人表示,政府對于企業的要求是每家企業至少有1條窯爐改燒天然氣,燃料的供應方式以氣罐車運送為主,推行時間大約在2015年春節后。
據悉,在江門環保局起訴恩平工業園非法經營一案中,近80%的企業因無法提供環評許可證而敗訴。這也就有了本文開篇中政府下發通知中的一幕。
在廣東蒙娜麗莎新型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張旗康看來,恩平的“環評”事件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當初政府招商引資時的些許問題。“既然已經決定并獲準成立萬畝工業園,就該首先做好園區的環評工作,提供給進駐企業一個安全經營的環境。”他指出,縣級城市的環評許可權利已被地級市收回,但企業作為投資主體,并不知曉其中的曲折。
“當下,企業應積極與政府溝通,首先做好整個園區的大環評工作,同時嚴控生產,將環保工作納入常態化管理,確保全天候達標排放,方為上策。”張旗康指出。
有業內人士就此表示,如今環保問題已成常態,在國家環保部門鐵腕治污的發展大勢下,諸如嘉俊陶瓷等未雨綢繆、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標準的優秀陶企,在未來將迎來好的發展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