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懸著的心,硬是被鋸成了兩半。
膠著的2014年,中國建陶產業“前喜后憂”的形勢轉化得相當突然,就像一把利鋸,剛奔出去就被拉了回來。在3.15后,業內大多數企業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有些企業甚至增長了50%,更有些企業卯足了勁,準備從規模上再次騰飛。
然而,5.1剛過,停窯、裁員和欠款等就開始成為業內熱論的話題,這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事。據全國產能調查數據顯示,至2014年歲末,國內生產線已達到3500多條,總產能140億平方米,而實質產量卻只有100億平方米左右。
顧客去哪兒了?2014年瓷磚總銷量并未減少,但終端建材市場的客流卻越來越少。除了周末和節假日之外的大部分時間,往往是只見店員不見客,渠道碎片化的趨勢把顧客在進入建材市場之前就劫走了。
2014年行業協會改革也是毀譽參半。在去年成立中陶公司之后,中國建陶協會的改革又進了一步。今年又成立了“中國陶瓷產業發展基金會”,為建陶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搭建了一個公益平臺,但是年末的協會換屆選舉卻又十分老套地走了一回過場,讓人感到乏味。看來協會改革之路還很漫長。為了各自利益惡斗十幾年的行業兩大協會,今年終于走到了一起,聯合成立新的展覽公司,并舉辦了首屆陶瓷產品展,目標直指博羅尼亞的CERSAIE展。但要攀越的山還很高,除了毅力之外,還需要心誠。
究其實質,產能與銷量、產品與需求、企業與政府長期得不到匹配,是造成建陶行業當前困境的主要原因。這三種關系之間的“拉鋸戰”一直存在,并在市場需求持續乏力的境況下直抵極限。
先苦后甜為甘,而先甜后苦的2014年卻讓人不是滋味。經過了一番折騰的建陶同仁對即將來臨的2015年的期待肯定是“謹慎不樂觀”的。
新年伊始,史上最長的“休窯期”將會持續兩個月以上。接下來的行業勢態發展,卻不能僅僅停留在年度之內,因為中國建陶行業所面臨的形勢環境已然發生了質的變化。
新環境
在剛結束的北京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系統地闡述了“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作為中國經濟重要板塊之一的建陶產業,在經過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后,正步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面臨著“新常態”、“新環境”下一系列的機遇和挑戰。
經濟下行,增速趨緩。受全球經濟的影響,自2013年以來,中國經濟已經步入了下行的通道,GDP增速由過去的“七上八下”向6%-7%過渡,未來十到二十年內極有可能會下降至6%,甚至更低。而建陶產業在一路高歌猛進跨越百億產能之后,正面臨著產能過剩的極度挑戰。三十年來行業簡單的產能擴張、轉移發展模式已不適應新的市場環境,行業亟需調整發展路徑和經營模式,適應宏觀經濟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
樓市降溫,陶市冷清。隨著宏觀經濟的放緩,房地產市場首當其沖,由過去的炙手可熱向溫和平緩轉變。自2014年以來,全國各大城市房地產成交量、成交價均無大的增長,反而在部分城市出現了小幅回落,由此導致與之唇齒相依的建陶產業步履艱難。無論是未來中國經濟主推的城鎮化還是新農村建設,都難有機會再現過去十年的奇跡。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高峰已過,建陶產業逐浪的高潮同樣不再,2014年以來隨著樓市的降溫建陶市場出現大面積下滑即是最好的證明。
依法治國,影響陶業。過去,我們也曾講環保治理,但更多時候把它當作發展中必然出現的問題。然而,2014年佛山、肇慶等產區的整治令,使企業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環保危機。過去,我們也曾經重視勞動安全管理,但新環境下對勞動者安全健康的保護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政府的監管嚴了、員工的要求高了、處罰的措施重了,稍有不慎,企業將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過去,我們也曾講守法經營,照章納稅,但多地企業卻享受著人治的土地、稅收等政策紅利,在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企業經營必將更加陽光、透明,依法納稅無疑將增加企業的各項負擔。
政府干預,陶企艱難。時移勢易。曾幾何時,政府部門大力招商引資發展建陶產業,隨著GDP考核指標的退出,地方政府對企業的干預更加明顯,如一些產區“一刀切”地強制推廣天然氣,企業承受不了高成本只能遠走他鄉或退出行業;曾幾何時,腐敗橫行,居民收入兩極分化,各地大建高檔樓堂館所,隨著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眾多工程項目被叫住停,眾多政府消費被限制,高端消費市場掉頭直下,對原有的市場結構形成大的沖擊。隨著政府部門一系列忽冷忽熱、忽左忽右干預手段的實施,陶企經營環境愈加艱難與窘迫。更有可能,國家有關部門針對建陶產業制定準入門檻、限制出口,鼓勵企業到國外設廠等政策,將會改變行業的發展態勢。
新征程
在新環境下需要搭建新的平臺,企業只有在顛覆中創新,在解構中重建,才可能在浴火之中獲得重生。2015年的建陶企業應該關注以下幾方面:
確保企業經營安全。市場增長乏力、產能嚴重過剩的建陶行業,停窯將成為企業經營之常態。本著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的原則,努力壓庫存、縮開支,以確保企業的正常經營。
在2015年,環保治理、安全生產和依法納稅將會成為政企關系新的焦點。2015年以后,伴隨著新環保法的出臺,行業內將會有不少企業因環保不合格而終被淘汰出局;要滿足新的環保法,環保設備的投入以及運行成本的提高是必須的;企業納稅的規范性也須快速提升,否則將有可能成為政府產業結構調整的對象。
以“價值經營”再出發。現在正是中國建陶行業從產品經營升級為價值經營、從量增走向價增的關鍵時刻。企業可以通過產品的創新來改建現有生產線,生產具有獨特競爭力的產品;也可以適時引進意大利的大板生產線,創造新的生產方式,搭建新的生產平臺;還可以通過調整渠道模式,破解渠道碎片化的困境。
業內已有價值經營的先行者,實踐告訴我們,價值的創造不僅是針對高端消費群體,而是針對所有消費者的需求,不同的消費者有著不同的需求,例如低端消費群體對瓷磚的耐磨性要求更高,我們同樣可以為他們創造價值;此外,價值創造也不僅是針對產品,而是在與消費者接觸過程中的每一個點上,為消費者服務的全過程,我們都可以也必須要創造價值。
從競爭走向競合。新常態之下,建陶企業在運營思維上必須要有重新出發的心態和更加長遠的打算。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從“以產定銷”走向“以銷定制”,從“做大”走向“做強”,不能夠再像以往那樣,單純依靠大建快上擴張產能,不斷推出新的品牌來擴大銷量,而是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行產業鏈的分工,從過去的貼牌轉為深入戰略合作,從競爭走向融合。
總而言之,三十年的砥礪前行,中國建陶業探索出了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在越來越多的層面和領域已經向意、西陶瓷強國比肩看齊,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然超越了競爭對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實現了既大且強的階段性目標,但中國建陶業離世界陶瓷強國的目標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革命,全球經濟一體化高度融合并發生著日新月異的深刻變革。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偉大變革中,無論是新型產業還是傳統產業,無論是建陶大國還是建陶強國,均面臨著一系列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對于中國建陶業而言,一方面,行業內外部環境均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要求企業或企業家必須踩準市場的節拍,通過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開辟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業強盛之道;另一方面,意、西陶瓷強國利用技術領先優勢,在建陶領域樹立了新的競爭優勢和新的創新平臺。而無論是生產方式、消費方式還是商業模式都在發生著急劇的變化。與此同時,中國建陶業還面臨著資源、能源、環保等一系列的危機與挑戰。因此,中國建陶企業或企業家必須與時俱進,順勢而為,時刻站在時代的風口上,才能夠繼往開來,實現中國建陶業的第二次騰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三十年的歷程,中國第一代建陶企業和企業家創造了無比驕人的輝煌業績;面對新的游戲規則、新的市場征程,新一代中國建陶人必將會以更加睿智的眼光、更加博大的胸懷,實現中國建陶業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偉大夢想。
2015年開始,中國建陶產業新時代的序幕已經拉開!
新平臺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更加猛烈,一股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在改變外部環境的同時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行業發展平臺。建陶行業原有的消費方式、生產方式、經營模式等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
消費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尤其是移動終端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廠商之間的競爭開始從線下走到了線上,更走入了人們的手機里。如今,當人們都將注意力集中于移動設備的屏幕時,廠商早已意識到,手機、iPad、觸屏筆記本、PC等大大小小的屏幕將成為新一輪品牌競爭的焦點。尤其是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消費群體,他們更愿意通過輕點手機屏幕來進行消費。更有甚者,通過淘寶的刷墻運動,我們發現連偏遠山區的農村消費者也以網購為時尚消費方式。這種消費方式的變化,將對建陶產品傳統的消費方式產生巨大的沖擊和久遠的影響。
生產方式出現革命性變化。回顧中國建陶行業的發展歷程,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機械化的時代,90年代進入自動化的時代。2000年開始進入信息化時代,但是那個時候,只是使用它作為一種管理工具。到了21世紀的2010年之后,建陶行業開始真正進入到數字化時代,并且這個數字化進入到整個生產經營系統當中。再往下走,10年后、20年后,中國建陶業將開始從數字化時代進入到智能化時代,這個行業發展的趨勢,是可以預見的。
三十年的建陶發展歷程,從生產方式的角度來講,就是一個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的過程,尤其是噴墨打印的普遍應用,使中國建陶業在短時間內與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強國比肩看齊。然而,當中國建陶業在自動化、數字化領域逐步追趕上意、西發展的步伐之際,博洛尼亞展會上諸多引領建陶業發展潮流的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卻再一次將中國建陶業甩在了身后。即意、西強國通過轉型升級已在悄然之間改變了建陶產業的生產方式,并重新建立了游戲規則,確立了新的競爭優勢。未來的建陶生產方式,將是“干法制粉+大板壓機+數字化包裝+數字化倉儲/物流”的數字化及智能化模式。
商業模式面臨顛覆性創新。長期以來,建陶企業的運營模式,無外乎研發新產品、打造品牌、拓展渠道、裝修店面、廣告轟炸等路徑。然而,依托互聯網平臺催生的諸多新型產業,在創造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的同時,也使傳統產業的商業模式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惶恐。
在傳統的營銷模式當中,企業經營的中心在于經營產品和品牌,企業生產什么,營銷人員就銷售什么。但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經營的中心已轉向市場需求和創造價值。即市場需要什么,廠家就生產什么。運營模式從過去的B2B、B2C、C2C模式轉向C2B、O2O、DIY等模式。即消費者在生產過程中的體驗感、互動感、參與感增強了。尤其是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消費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參與到設計與
生產當中來,進行私人訂制,以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從經營產品時代邁向經營顧客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