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環保風暴席卷福建泉州、江西高安、廣東肇慶和佛山等南方各主要陶瓷產區,而作為東北瓷都和全國六大陶瓷產區之一的沈陽法庫,也同樣未能置身在本次陶瓷行業10多年來最強的一輪環保風暴之外。6月9日,沈陽市環保局下發了《關于通報落實環保部東北督查中心有關要求的工作安排》的文件,文件明確要求沈陽法庫陶瓷工業園區限期關停水煤氣爐、全面改造管道煤氣。該文件是基于環保部東北督查中心在今年2月至3月集中現場檢查了一批重點工業企業,并對一些核心問題以書面形式反饋了各相關政府后研究制定的。
文件規定:“法庫縣政府要切實采取措施、制定財稅優惠等鼓勵政策,按計劃推進縣內陶瓷企業全部使用管道煤氣。確保2014年至少完成20家陶瓷企業的煤改氣工作,2015年底前全部完成陶瓷企業煤改氣工作。同時要求縣政府采取措施,避免已經改氣的單位出現反彈,對拒不改造和反彈的企業要加強執法檢查,對超標排污的企業依法予以處罰。”
環保風暴前,法庫政府已主動求變
據了解,自去年獲批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后,法庫陶瓷開發區已有金地陽等30余家企業完成了技術改造升級,紅太陽等28家企業完成了“煤改氣”。此次環保文件的發布,進一步明確了法庫陶瓷產區清潔能源改造的時間點。
法庫政府為了實現陶瓷產業綠色發展,近年來,為工業園區專門配套引入了生態污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等配套項目,在此基礎上累計引進陶瓷及配套企業近200家。“綠色發展”促進了法庫陶瓷產業由“東北瓷都”向“中國瓷谷”的華麗轉身。目前,開發區內90%的陶瓷企業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今年將全部達到清潔生產審核標準。
在“不以透支未來求發展,不以犧牲環境求政績”的理念指導下,法庫陶瓷開發區成為了遼寧省首個“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是全國首批20個“試點園區”之一,標志著法庫陶瓷開發區在著力園區生態鏈和生態網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從工業源頭上將污染物排放量減至最低,實現區域清潔生產等方面的工作已經先行一步。可以說,法庫將成為全國首個陶瓷清潔生產能源縣。
擁天然氣和清潔煤氣兩大法寶,環保和低成本有望兼得
早在2010年,法庫陶瓷工業園區就引入了天然氣和清潔煤氣化項目,推動園區企業煤改氣進程,近年來,全國各地陶瓷產業園區與大量陶瓷企業紛紛來沈陽學習“傳統工業園區如何實現清潔能源全面替代”的經驗。今年4月22日,國內最大的商用潔凈煤技術園區集中供氣項目在沈陽經過一年半的試生產后已正式投入運營,為園區供應低熱值清潔煤氣,這一重大事件甚至上了當天的新聞聯播,示范意義巨大。與此同時,沈陽燃氣公司投資建設的天然氣管道也已鋪設至全部企業。據悉,目前沈陽法庫園區擁有的兩大清潔能源,合計每日可保障200余萬方天然氣和清潔煤氣供應,已可全面保障園區企業全部由傳統兩段爐切換至清潔能源。
近幾個月,在國家大氣十條政策和全國各地大氣質量排名機制下,全國其他幾大陶瓷產區都明確了清潔能源替代計劃,福建泉州、江西高安等產區將全面改用天然氣,廣東佛山、廣東肇慶產區已由環保部門強行停止部分陶瓷窯,逼迫企業轉用天然氣,另幾個陶瓷產區如山東淄博、四川夾江同樣開始提速清潔能源替代。從清潔能源價格看,法庫由于較早的啟動清潔能源替代工作,燃氣價格在2元/方左右,遠遠低于廣東、福建等4元/方以上的成本。在國家工信部實行《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的政策環境以及當前全國各大產業基地紛紛加速轉型清潔能源的背景下,法庫園區明確水煤氣爐的關停時間,加快推進全面清潔能源替代,是實現環保和低成本兩者兼得的最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