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洋王照明手握巨資 為何還要上市圈錢?
國證監會公布了最新IPO預披露名單,據解已經有超過80家的過會企業,這其中就包括幾家LED企業,其中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深交所上市。本次計劃發行5000萬股,本次發行全部為新股發行,不進行老股轉讓,發行后總股本4億股,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據悉,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深圳市海洋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自主研發、生產、銷售各種專業照明設備,承攬各類照明工程項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注冊資本3.5億元人民幣,現有員工3700余人。
目前海洋王照明的實際控制人為周明杰、徐素夫婦,其中周明杰先生持有公司28131.40萬股股份,占股本總額的80.37%,為公司控股股東;周明杰先生之妻徐素女士持有公司1137.50萬股股份,占股本總額的3.25%,周明杰、徐素夫婦合計持有公司83.62%的股份,處于絕對控股地位。
手握巨資 為何還要上市圈錢?
據資料顯示,2011年以來,海洋王就進行過四次分紅。2011年4月28日本公司決議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利5000萬元;2012年2月8日本公司決議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利6000萬元;2013年2月3日本公司決議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利6000萬元;2014年2月21日本公司決議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利6000萬元。這四次分紅,共計派發現金2.3億元。而這僅僅是2011年以來的分紅,資料顯示2009年至2011年間,公司累計也達到了2.4億元。
這樣的現金流在上市公司里不說是富得流油,也可以稱得上不差錢一族吧。沒有一點資本,公司怎會屢次分紅?如此豐厚的現金回報加上充足的現金流,難道還不足以用于公司的募投項目嗎?
對此,某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海洋王照明手握巨資還要上市融資,無非有兩種可能:一是周明杰夫婦不愿意拿自己的錢擴產能;二是公司賬上遠沒有描述的那么“光鮮”。
而一位曾在海洋王照明任職的內部人士透露,公司2007年至2009年三年間業績確實增長很快,之后公司領導過于樂觀地把市場劃分得很細。此后三年,由于經濟大環境不好,公司整體業績出現了下滑。各級領導為了自己的利益,給下屬攤派業績指標。之所以財報上的數據很“好看”,是因為做了很多假合同而產生的效果。他透露,公司每年12月20日之后的合同,近8成都是假的。
另外,從招股書中得知,海洋王照明子公司照明工程公司負責負責公司90%的對外銷售業務,公司的客戶以大中型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為主,因此,公司承接大型工程的過程中保持著高達70%的毛利率,這其中有沒有什么特殊的情況,不免引發人們的猜想。
有號稱是海洋王照明前員工的網友對此模式做出了評價,他認為目前海洋王的業務模式是:“重賞之下有苦差”的模式,銷售人員提成之高,銷售費用所占比例之高,銷售成本和材料成本的比例,讓人咋舌。簡言之,目前之所以還能吸引這么多的優秀銷售人員辛苦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較高的報酬,如果哪天高報酬不存在了,那么銷售人員動力也就徹底沒了。
獨董不獨市場 兩董竟為競爭對手
根據海洋王照明的招股書,公司董事會由13名董事組成,其中獨立董事五名,分別為:陳燕生、王錦燧、范值清、胡援成和王勇。其中,獨董陳燕生目前為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除了在擬上市的海洋王照明任職之外,他還同時為陽光照明、飛樂音響、勤上光電和遠方光電等四家已上市企業的獨立董事。
另一位獨董王錦燧則已經是76歲高齡,現任中國照明學會名譽理事長,同時兼任雷士照明獨立董事。此外,范值清和王勇兩人亦在非照明企業兼任獨董。
更為吊詭的是,陳燕生、王錦燧兩位獨立董事兼職的另外幾家上市公司與海洋王照明均存在競爭對手關系。
其實,除公司獨董不獨、任職復雜外,“海洋王照明”這個品牌在市場上也很混亂。當用百度搜索發現,至少有9家品牌為“海洋王”的照明企業,經營范圍均含有防爆照明、照明燈具制造、加工、銷售、安裝等。
如此重大品牌風險隱患,海洋王照明的招股書并無特別說明。對此,上述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一種情況可能是保薦人經驗不豐富,疏忽大意,還有一種情況是保薦機構故意隱瞞。
畸形銷售模式 市場遭遇“李鬼”
從招股書上可以看到,在高毛利的背后其實是公司向銷售人員支付的高額提成。根據其財務數據,三年間公司提供給各地銷售人員(對外宣稱為“服務中心”)的工資、獎金和福利費就達到了收入的27%。
簡而言之,同樣是賣100元的燈具,人家花了68塊在成本上,2塊錢在銷售人員成本上;而海洋王照明卻只花了30塊在成本上,但卻給了銷售人員27元作為銷售獎勵!對于燈具而言,68塊錢的成本和30塊的成本顯然差別巨大,2塊錢的銷售激勵和27塊錢的銷售激勵更加是天淵之別!看來海洋王照明的“銷售接單能力強”,無非是建立在高價格、高提成的扭曲制度下的產物,而最終為其利潤買單的,也只有OFweek半導體照明網那些被銷售迷糊了眼睛的終端客戶了。
但是在價格上,調查發現,在淘寶上同樣的一支強光電筒的售價,一般品牌在100元以下,國外品牌在150-200元不等,而海洋王照明的產品卻賣到近300元。
如此大的價差,是海洋王照明的燈具更高端、大氣、上檔次嗎?海洋王照明招股書顯示,海洋王照明的產品主要是工業照明設備,包括固定照明設備(工業用懸掛燈、投射燈)、移動照明設備(移動燈)以及便攜照明設備(防爆探照燈、手電筒)三大類。上述業內分析人士直言,對於這幾類燈具,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是光源、鎮流器、電子元器件等。不過,在海洋王照明的生產流程中,上述零件均需要向外界采購。而公司所謂的“生產”也不過是將上述核心零件買回來,再套上一個外殼從而改頭換面變成“高科技燈具”。該業內分析人士透露,“先前,海洋王照明曾出現過國家質檢不合格的情況。”
對此,而查閱國家質檢總局網站發現,身披“中國馳名商標”的海洋王照明在2010年防爆電氣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中,曾被檢驗出產品不合格,該產品型號為BFC8120150W 220V,具體原因是內場強光防爆燈外殼耐壓試驗項目不合格。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上述模式將不可持久。海洋王銷售人員乃至總部管理人員的高報酬,都來源於其產品的高價格,而按照市場的客觀規律,產品的價格一定會與價值走向趨同。客觀地講,現在海洋王所獲得的業績,都是眾多銷售人員扭曲推銷的結果。
現在海洋王照明所打下的成就,都是眾多銷售人員辛苦推銷的結果。公司產品向客戶索取了很高的價格,但是遠遠沒有提供與之相匹配的顧客價值,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針對的還是有限的專業照明市場。目前海洋王照明還依然面對著“李鬼”擋道以及高昂的期間費用對利潤的侵蝕,深圳海洋王能否上市值得關注。就算未來上市成功,能否走遠也不得不令人堪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