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4月4日奉化榻樓事件已經過去了十多天的時間,在眾多家新聞媒體的報道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京華時報(4月11日 第20版 奉化危樓坍塌幕后 5年兩起塌樓背后現同一房企身影)的文章中指出,去年12月26日和今年1月14日,浙江建院建設檢測有限公司的檢測人員先后兩次對倒塌的29幢進行了全面檢測評估。
在塌樓附近的居民用手指摳墻面 直接能摳出一個小洞(京華時報 圖片)
今年1月17日,該公司還出具了一份27頁的評估報告,指出29幢樓已經被鑒定為C級危房,這代表著房屋的承重能力已經不能夠滿足居民的正常使用了。
我的地盤聽我的 改造為己損他人
在裝修行業里,存在著一種現象,“我的地盤我做主,我家房子隨意拆”,衍生出一種野蠻裝修的行為,甚至已經侵害到了鄰居的利益和安全。
這種野蠻裝修的行為并不少見,隨意進入一家剛入住的小區里就會發現樓下堆滿了建筑垃圾,水泥、砂石和磚頭,觸目驚心,哪來的這么多垃圾,這完全有可能從新裝修的屋里運出來的。
近日,沈陽市大東區萬柳塘路的一棟居民樓里,一位業主把抓鉤機開到屋內進行裝修,甚至動了地基。這一舉動把附近居民嚇的夠嗆,樓上很多居民表示不敢回自己家里住,并且要找相關部門制止這種行為。
一棟樓房的承重能力代表著房屋是否存在危險,這里就必須提到承重墻,它是決定安全的重要部分。有些人為了開放式廚房和躍層效果甚至動了砸承重墻的念頭,這不僅讓自己深陷危險之中,更重要的是把一棟樓的居民都影響到了。
實探新加坡城 裝修行業規則多
4月22日中午,記者化身看房業主走進位于沈陽南部長白島區域的新加坡城三期,小區內大批量業主正在進行裝修,記者走訪調查中就發現了不少裝修的現象。
記者走進一個單元的一樓,有裝修工人在里面工作,記者和一位大姨攀談起來,在聊天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現象,業主會搭建一部分陽臺區域,把外窗處砸開,這樣就多出了10平方左右的空間。記者反復詢問這樣安全嗎,大姨給出的答案是非常安全,大家都這樣。當問到物業也允許嗎,大姨回答說,大家都這樣做,物業也就默認了,而且好像是和物業簽了協議,當問到簽協議是否交錢的時候,大姨說自己就是打工的也不太清楚。
大姨說,裝修過程還是以業主的意思為準,大多數業主不會動承重墻,這樣物業也是不允許的,但是也存在著一種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有一些是物業默認的,也有一些擅自改變煙道和風道的現象,損害他人利益,也被物業貼出公告,嚴厲禁止。這位大姨不斷夸贊自己的裝修隊很專業,能滿足業主的各種要求,希望記者在裝修時,能夠找到他們。裝修對于業主是一件大事,還是應以安全為準,其次才是美觀漂亮。
聶慶明:不能擅自改造 安全性必須是第一位
就沈城野蠻裝修的現象,記者采訪到了美嘉瑞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聶慶明,他向記者透露,其實講野蠻裝修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大概會占有的比例為1%,因為大家還是以安全為主,如果一旦出現砸承重墻這樣的事情,首先鄰居就不會同意,同時物業也應出面監督,房屋安全監管部門也有權利出面制止,甚至是罰款。但是業主私自改造的事情卻時有發生。前一段時間私自建造的樓頂花園就是一個例子,業主一般都會利用陽臺來增加自己的住房面積。但是也一定要通過物業,不能擅自改造,安全性必須是第一位的。
野蠻裝修雖然在現在業主的安全性提高下大大減少了,但不能完全排除,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反映,避免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