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自治區黨委常委、烏昌黨委書記、市委書記朱海侖等領導來到高新區(新市區)六十戶鄉哈族新村、星火村、大梁村等地調研。圖為朱海侖(前左二)在哈族新村,查看了解村民韓生壽(前左三)所種植的紫葉稠李苗木長勢情況和收入等情況。(記者劉志龍攝)
當前全黨正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根據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決定,市四套班子領導從19日起下到鄉鎮開展調研工作。
自治區黨委常委、烏昌黨委書記、市委書記朱海侖,市委副書記、代市長伊力哈木·沙比爾,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阿不都熱依木·阿不力孜,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隋吉平分別帶隊赴高新區(新市區)、米東區、達坂城區、烏魯木齊縣。
各調研組重點圍繞富民安居、定居興業、醫療教育、產業增收、基礎設施、基層組織建設等六方面開展調研,查找鄉鎮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辦法。
調研中,自治區黨委常委、烏昌黨委書記、市委書記朱海侖強調,要通過調研,切實解決阻礙農村發展的難題,經過兩三年集中建設,使農村面貌發生大的變化,確保2015年城鄉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鼓勵農村調結構快致富
19日,朱海侖等領導來到高新區(新市區)六十戶鄉調研,這里是烏魯木齊市重要的三大副食品基地之一。
調研的第一站是六十戶鄉哈族新村,該村村民主要收入依靠種植蔬菜和苗木,2012年,人均年收入12355元。
走在去往哈族新村的路上,道路兩邊大片大片苗木迎風挺立。紫色的苗木映入眼簾,朱海侖一行隨即停下車,與這片苗木的主人韓生壽攀談起來。
韓生壽過去一直種菜,去年,在村委會的鼓勵下,嘗試種植了200畝大喬木紫葉稠李。他以每株4.8元買進,經過兩年的培育,以每棵52元的價格賣了1800多棵,收入近10萬元。
“你這不得了啊!按你這發展規模,不出幾年,收入就有好幾百萬了!有什么困難沒有?”朱海侖問。韓生壽說:“地邊上能修條水渠就更好了,這樣澆樹就不愁了。”
六十戶鄉黨委書記陳江告訴老韓,水渠的事,已經列入計劃,馬上就要開始修了。
走出苗木林地,朱海侖又來到哈族新村設施農業基地,為增加居民收入,村里投入400多萬元加強基礎建設,新建大棚117座,還成立了綠野新田農民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社長田玉軍組織社員正忙著采摘西紅柿和辣子,第二天一早,北園春蔬菜批發市場會直接到這里拿菜。“你們要想辦法把城里人的錢留下來,有沒有想過發展觀光農業?”朱海侖問。
田玉軍說:“我們和書記想到一塊去了。就說這個大棚,市區兩級政府給補1萬,自己只掏3600元,畝產增收一下就有5000元,收入多了,實力也足了,希望市里再給我們一些政策,增加點補貼,我們再種點苗木、水果,把觀光采摘搞起來,照這樣發展,我們肯定能和城市一起奔小康。”
朱海侖當即表示,市里支持農民們的想法,可以采取政府貼息貸款的方式,幫助農民把觀光旅游業搞起來。
長山子鎮是米東區的農業大鎮,主要依靠種植業和畜牧業發展經濟,隨著烏魯木齊近郊的不斷發展,米東區確定了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
在大田黃牛養殖合作社里,市委副書記、代市長伊力哈木·沙比爾一行詳細了解了合作社發展情況。
合作社社長馬奮軍說,合作社已有750戶社員,社員人均年純收入20萬至200萬不等,可以直接帶動長山子鎮2000戶農民增收致富。
“還有什么問題?”伊力哈木·沙比爾詢問。
馬奮軍建議,對養殖戶實行活羊養殖補助,直接將補助金發放給農民,讓他們能大膽嘗試牛羊養殖,養的人多了,牛羊肉就會多,牛羊肉價格自然而然就會降下來,平抑了物價。
伊力哈木·沙比爾詳細記錄下來并鼓勵馬奮軍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做好合作社的長遠規劃。
加快富民安居步伐
71歲的胡斯曼·葉斯坎爾在哈族新村擔任了30年支書,去年,他申請退休,被他培養了10年的漢族小伙馮衛東接了老支書的班。
朱海侖專程來到胡斯曼·葉斯坎爾家看望老人,看到老人仍住在上世紀80年代蓋的房子里,朱海侖關切地詢問:“村上有沒有計劃對這些老房子進行改造?”
馮衛東說:“已經按照新農村建設進行規劃了,重點解決77戶居民的住房難問題。”
朱海侖表示,要加快建設,按照相關標準對農牧民進行補助,自籌部分村民如果有困難,政府可以進行貼息貸款,要盡早讓農牧民搬進新家。
六十戶鄉黨委書記陳江介紹說,目前,六十戶鄉已經完成了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制定了6個行政村建設規劃,同時,以富民安居為重點,逐步規范村民建房,為符合政策的68戶村民發放富民安居補貼款163.2萬元。
在烏魯木齊縣永豐鄉富民安居工程中,村民也同樣遇到資金短缺的問題。目前,永豐鄉全鄉有2500戶農牧民,受益于富民安居、定居興業工程的已達五分之一。
在烏魯木齊縣永新村一隊富民安居工程現場,當隋吉平一行了解到這里的40戶富民安居房是村“兩委班子”自己招標并實施監理后,仔細查看了施工公司的資質和相關規劃圖紙。隋吉平指出,一定要確保工程質量,做好配套建設,鄉政府還要從產業調整方面引導農牧民發展第三產業,讓大家安居又致富。
在調研座談會中,當聽到永豐鄉農牧民代表都提到在新農村建設中用于房屋建設的資金有缺口,調研組現場討論并提出,可以考慮采取村民自籌,市、區兩級補貼加貼息貸款等方式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調研組要求,鄉政府要盡快出臺各個行政村統一規劃,形成集中連片的新農村建設,讓廣大農牧民不僅能住下來,而且能通過發展第三產業富起來。
加快富民安居步伐
71歲的胡斯曼·葉斯坎爾在哈族新村擔任了30年支書,去年,他申請退休,被他培養了10年的漢族小伙馮衛東接了老支書的班。
朱海侖專程來到胡斯曼·葉斯坎爾家看望老人,看到老人仍住在上世紀80年代蓋的房子里,朱海侖關切地詢問:“村上有沒有計劃對這些老房子進行改造?”
馮衛東說:“已經按照新農村建設進行規劃了,重點解決77戶居民的住房難問題。”
朱海侖表示,要加快建設,按照相關標準對農牧民進行補助,自籌部分村民如果有困難,政府可以進行貼息貸款,要盡早讓農牧民搬進新家。
六十戶鄉黨委書記陳江介紹說,目前,六十戶鄉已經完成了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制定了6個行政村建設規劃,同時,以富民安居為重點,逐步規范村民建房,為符合政策的68戶村民發放富民安居補貼款163.2萬元。
在烏魯木齊縣永豐鄉富民安居工程中,村民也同樣遇到資金短缺的問題。目前,永豐鄉全鄉有2500戶農牧民,受益于富民安居、定居興業工程的已達五分之一。
在烏魯木齊縣永新村一隊富民安居工程現場,當隋吉平一行了解到這里的40戶富民安居房是村“兩委班子”自己招標并實施監理后,仔細查看了施工公司的資質和相關規劃圖紙。隋吉平指出,一定要確保工程質量,做好配套建設,鄉政府還要從產業調整方面引導農牧民發展第三產業,讓大家安居又致富。
在調研座談會中,當聽到永豐鄉農牧民代表都提到在新農村建設中用于房屋建設的資金有缺口,調研組現場討論并提出,可以考慮采取村民自籌,市、區兩級補貼加貼息貸款等方式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調研組要求,鄉政府要盡快出臺各個行政村統一規劃,形成集中連片的新農村建設,讓廣大農牧民不僅能住下來,而且能通過發展第三產業富起來。
立即著手研究,集中制定政策
在當日的調研中,各調研組根據具體問題,召開不同層面的座談會。
朱海侖在哈族新村村委會、六十鄉黨委、星火村村委會召開了三個座談會。
村民們反映:從哈族新村進城不太方便,希望能增加公交專線車,并希望盡快能為衛生室配備醫生;現在院子里養雞鴨,不衛生。當了一輩子農民,也想像城里人一樣住在樓里;補貼建大棚的政策太好了,家里的收入翻番了。
座談中,基層干部和村民群眾開誠布公地談問題,坦率負責地提建議,大家對未來農村發展充滿信心。
朱海侖表示,近年來,烏魯木齊市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巨資啟動了一批重點工程,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烏魯木齊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但我們也要看到,當前,與城市相比,農村的發展還相對滯后,開展此次調研的目的,正是要解決阻礙農村發展的難題,讓城鄉居民一同奔小康。
針對村民們提出的危房改造、交通、醫療等問題,朱海侖表示,要高標準、高起點對農牧民定居點進行規劃,盡快啟動建設,讓農牧民早日搬進新居。區上要加強與公交公司的協調,切實解決村民出行難。要通過培養當地人才的方式,為村衛生室配備醫生。
針對六十戶鄉的發展,朱海侖強調,要立足全市及高新區(新市區)整體發展做好鄉鎮村規劃,充分考慮農村建設與城市發展銜接的問題,確保規劃與城市發展不矛盾,避免重復建設;要圍繞“生態立鄉”主題,加大設施農業發展,鼓勵種植苗木,促進產業增收;要圍繞2015年建成小康社會的指標要求,對照目前農村建設還有哪些差距,對還達不到標準的要盡快建設迎頭趕上。
朱海侖表示,對于此次調研出的問題,區上、鄉上能解決的要立即解決。需要市上統一制定政策協調的,調研完畢,我們將立即著手研究,集中制定政策、統一解決。(作者: 楊媛媛 賈夢妍 宋建華 楊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