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碚縉云山白云竹海生態區,農家樂老板正在清潔太陽能熱水器。 (資料照片)
8月11日傍晚,大足區拾萬鎮八埝村的谷名喜撻完谷子回家后,先舒舒服服洗了個澡才端碗:“洗慣了,汗黏在身上不舒服,反正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方便。”因省錢、省力、環保,太陽能熱水器已進入重慶市40萬余戶像谷名喜這樣的農戶家中,成為農村“新三件”之一。
“太陽能熱水器進入農村家庭,還是近三年的事。”市農委生態能源處處長王國華說。受水源、認識、經濟等條件的制約,重慶市農村推廣和利用太陽能熱水器的步伐一直很緩慢。截至2009年底,全市使用太陽能熱水器的農戶僅6萬余戶,購買主力是條件優裕的家庭。
“這幾年,大家腰包都鼓了,農村也用上了自來水,生活標準都在朝城里‘看齊’。”谷名喜說。6年前,他是八埝村七社第一個買太陽能熱水器的農戶;而2011年、2012年,全社70戶人,有20多戶的屋頂都架上了太陽能熱水器;今年撻谷子前夕,這個社十多戶農戶又興起太陽能集中購買熱潮,他們說圖的就是勞累一天后能舒舒服服洗個澡。
據了解,我市年均日照時間總體在1000小時以上,已基本能滿足太陽能熱水器的應用需求。而在寡照的冬季,還可使用電加熱,進一步掃清了太陽能熱水器進入農戶家庭的障礙。
目前,太陽能熱水器與電腦、空調一起,成為農戶購買的“新三件”。購買一臺太陽能熱水器,相當于有了一套熱水供應系統,不用再砍柴或燒煤,就可洗澡、洗衣、洗碗等,很實用。
市農委生態能源處去年曾對我市38個區縣(自治縣)作過一次調查,發現適合發展區未安裝的230萬戶農戶中,超過85%的農戶認為太陽能熱水器是“好東西”,愿意購買。2010年至2012年,我市農村太陽能熱水器保有量增幅均超過80%。
“太陽能熱水器也符合當下低碳、環保的潮流。”王國華說。據統計,一臺中等功率的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在2.5平方米左右,相當于平均每天可產生6.2度電所產生的熱量,每年可減少近兩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農村太陽能熱水器消費熱潮的興起,也為產能過剩的光伏產業帶來利好消息。”開縣宇霏新能源公司負責人劉明超表示,出口歐盟等地受阻的情況下,在農村發展太陽能熱水器,為企業發展開辟了新的渠道。該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來,銷往農村的太陽能熱水器占企業銷量的90%以上,且每年數量都翻番。
(記者/羅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