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我國發布了首部老齡事業發展藍皮書《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老齡化市場:2013年,中國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老齡人口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到2015年,預計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增加到2.21億,老年人口比重將增加到16%。中國已經邁入了嚴重的老齡化社會。
伴隨著中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速,“銀發經濟”勢必給資本市場帶來不一樣的機遇。但是許多人卻沒有將眼光放到老年人這塊廣闊的市場。
2013年7月1日起,《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實施,“常回家看看”被寫入法律。全社會開始關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關愛老年人成為全社會的道德指向。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主張“孝道”國家,子女們都希望父母長輩能夠安享晚年。大多數的父母都選擇居家養老,但這些老年人的生活并不便利。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目前市面上還缺少適宜老年人的家居產品。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朝陽旺角小區的王女士為表孝心,想為家中的老人添置一些更舒服、功能性更強、安全性更好的家具。不過讓她煩惱的是,家居市場有專門針對兒童設計的兒童家具,但專門針對老年人設計的“老年人家具”卻是寥寥無幾。“市場上的一些家居只是簡單選取了適合老年人的顏色和質感,而帶有照顧老年人起居的升降床,頸椎護理床,無障礙坐便器,浴缸等卻很少很少”。王女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王女士的話,也道出了目前老年人家居市場的現狀。
“目前我國老年人家居市場尚處于萌芽狀態,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老年人家居市場并未細化,并無老年人家居市場概念一說。近幾年,隨著我國老齡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居市場的日益成熟為老年人家居市場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我國老年人家居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
我國老年人家居市場發展緩慢,與我國老年人的消費特點有很大關系,那就是“重積蓄輕消費、先子女后自己”。中國的老年人往往優先考慮子女后代的消費需求,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這使得老年市場自身的消費屬性變弱。在家居市場中,兒童家居越來越受到重視,而老年家居卻幾乎空白就是這種消費特點最好的印證。
“現在家居產品依靠年齡層來劃分的界限不明確,有些老年人也比較時尚,喜歡年輕化的家居用品,而且對于老年人家居的標準也沒有定論,適合老年人生活習慣的功能型家居的發展自然也就遇到了障礙”。家居銷售員劉先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扈志亮認為,制約我國老年人家居發展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我國老年人家居市場興起時間尚短,缺乏專業的技術性人才;另一方面,受到消費慣性影響,消費者在短時間內對老年人家居的開支將維持在低位。總體而言,技術和消費意識是目前我國老年人家居發展的重大障礙。
由于老年人是待在家中時間最長的群體,因此對于各類家居用品的接觸也是最多的。所以老年家居產品的健康、環保、安全和功能都需要適合老年人。而市場上“適老化”家居的缺失,也說明了我國家居市場的不夠成熟。“適老化”家居的潛在需求量巨大,而且這塊市場的開發程度較小,其后續發展非常值得期待。
對于“適老化”家居的未來開發,扈志亮表示:“適老化”家居是家居市場成熟的重要產物,將成為家居市場的新增長點。在發展老年人家居時最需要注意的是引導需求,目前消費者購買老年人家居產品的意識較淡薄,公司應該在市場上對該產品進行大范圍宣傳和推廣。此外,還需對質量有較高保障,否則將對老年人產生不利影響。(轉自 ECF家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