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我國光伏產業遭遇歐洲“雙反”之際,攀枝花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卻逆勢而上,開發利用這一新型能源。目前,攀枝花有太陽能生產經營企業約50家。
◎近年來,攀枝花把太陽能應用到多個領域,以多種應用方式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之中。
◎光伏產業的“寒冬”沒能阻擋攀枝花打造百億產值太陽能基地的步伐。根據規劃,攀枝花將用10年時間打造成為“國家級太陽能應用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市太陽能產業產值預計達到100億元。
7月上旬,攀枝花學院2.1兆瓦太陽能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在攀枝花建成投運,標志著目前國內最大的民用光伏發電項目正式投運。
該項目年發電量可達261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886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33.12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10噸。初步計劃所發電量優先滿足攀枝花學院用電,富余電量并入國家電網。
在我國光伏產業遭遇歐洲“雙反”之際,攀枝花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卻逆勢而上,開發利用這一新型能源,讓陽光產業在攀枝花發展壯大。
攀枝花學院2.1兆瓦太陽能屋頂光伏發電項目。
現狀
太陽能應用多點開花
攀枝花銀江加油站是國內首個采用釩電池儲能的光伏發電加油站。在加油站內,由160塊太陽能光伏電池板和一套釩電池儲能系統組成的30千瓦光伏發電系統提供了站內的所有生產、生活用電。
去年4月,加油站的光伏發電系統運行,現在每天的發電量約為150度左右,一年下來,大約能少使用16噸標煤,產生經濟效益8萬余元。
銀江加油站光伏發電系統是攀枝花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中的一個縮影。
攀枝花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均日照時間約2300-2700小時。據統計,攀枝花太陽能理論資源量可達5.6億噸標準煤,是全國太陽能資源最具開發價值的區域之一。
如何把豐富的光熱資源轉化成經濟優勢,成為近年來攀枝花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之一。
2008年,攀枝花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的分水嶺。這一年,美國次貸危機席卷全球,并引發了金融市場的大動蕩,國外紛紛出臺一系列新能源補貼政策,這極大地刺激了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出口,國內尤其是江浙地區很多企業紛紛轉行發展光伏產業。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也將目光投向太陽能光伏產業。以前,攀枝花太陽能產品幾乎來自外地,在應用上,以太陽能熱水系統為主,光伏應用項目幾乎為零。
當年,攀枝花出臺《關于加快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正式拉開進軍太陽能產業的序幕。
為盡快培育本土太陽能企業,2009年,攀枝花成立新能源利用專項資金,市財政撥付100萬元用于支持太陽能生產經營企業,2010年,專項資金增長到200萬元。
2008年-2012年,全市共有包括太陽能沼氣、太陽能恒溫游泳池、燃煤鍋爐太陽能應用改造、太陽能釩電池示范應用等多個示范工程和項目成功申報為太陽能示范項目。
7月15日,在干壩塘山地森林公園300米的山頂上,記者看到太陽能提灌站的出水管“嘩嘩”地吐著水,400立方米的水池快灌滿了,遠處的三角梅開得正艷。
據了解,這個太陽能提灌系統采用了釩電池儲能裝置,不僅提高了抽水高度,還能保證在天氣不好情況下或夜間連續工作4小時以上,日抽水量達120立方米。
近年來,攀枝花把太陽能應用到多個領域,以多種應用方式進入了市民的日常生產生活之中——
良友路段的太陽能移動式信號燈,既省電又環保,安裝時不需要鋪設電纜,可根據交通流量對車輛和行人通行時間進行現場調控,保證車輛和行人集中有序通行;
仁和區平地鎮波西村,太陽能提灌工程引江水澆灌山頂,荒山披上綠裝,村民們不再“饑渴”;
攀枝花40%的居民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為其源源不斷輸入熱水;
偏遠山區,居民用上了太陽能電視機……
目前,全市有5個項目納入國家“金太陽”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太陽能產品價格仍然較高,但隨著原材料成本不斷降低,其應用的市場潛力巨大。”攀枝花市經信委能源處處長盧東旭表示,攀枝花將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拓展太陽能應用領域,推進普及程度。
瓶頸
自主研發能力薄弱
7月15日,攀枝花市金勇工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勇工貿”),只見一股巨大的水流從十幾米高的樓頂噴瀉而下,抽水的動力來自太陽能。
據了解,這個太陽能提灌抽水系統采用了釩電池儲能裝置,它是一種容量大、易再生、無污染、可深充深放的新型儲能裝置,是與太陽能、風能等間歇式能源相匹配的大容量蓄能設備。
在攀枝花,像金勇工貿這樣具有自主產品研發和技術開發能力的太陽能企業尚不到5家。“太陽能利用整體水平較低,光電利用剛剛起步,太陽能資源優勢未得到很好利用和發揮。”盧東旭坦言,目前,攀枝花有太陽能生產經營企業約50家,然而,具有自主產品研發和技術開發能力的太陽能企業屈指可數,太陽能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去年實施的視野區綠化太陽能揚水等15個太陽能重點項目中,金勇工貿2兆瓦釩電池組裝生產線項目,攀鋼研究院釩電解液研究和應用,對提高攀枝花釩電池研發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產生積極作用。”攀枝花市經信委副主任稅軍說。
他同時坦言,攀枝花還需著力提高太陽能產品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太陽能應用的技術能力。
攀枝花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思路也日漸清晰:在太陽能光熱應用普及和光電利用示范的基礎上,通過引進太陽能利用的先進適用技術和產品,逐步建立和完善太陽能應用技術創新、研發服務平臺,培育發展具有特色的太陽能產業。
思路雖然明晰,但另一個現實擺在眼前:攀枝花太陽能技術研發的人才極度匱乏。
攀枝花學院作為地方院校,目前引進了云南師范大學教授夏朝鳳帶團隊,搞研究,但這還遠遠不夠。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攀枝花指明了方向。盧東旭認為,攀枝花學院應該發揮自身特長,開設有關太陽能研究的專業與課程,同時整合內外資源,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攀枝花太陽能產業發展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盧東旭前不久去綿陽出差,看望了綿陽九院研究員、被稱為“中國釩電池第一人”的孟凡明,希望他到攀枝花學院當客座教授,培養技術人才,孟凡明被盧東旭的誠意打動,有可能來攀工作一段時間。
逐日
打造百億產值太陽能基地
目前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紛紛加大貿易壁壘的背景下,國外市場需求急速下滑,對外依存度達90%以上的中國光伏企業可謂一夜之間哀鴻遍野。
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光伏產能過剩為10G瓦,而中國光伏組件的產量占全球產量的60%-70%,2012年產能過剩上升到驚人的22G瓦,光伏行業存在著產能過剩問題。
中國光伏行業也不可避免地進入一輪“洗牌期”。產業發展的“寒冬”帶來的結果是優勝劣汰、弱肉強食。對于光伏產業而言,面對不利的市場形勢,不適應市場環境、不具備競爭實力的企業將成為被整合的對象。
不過,光伏行業的危機對于有些企業來講卻是機遇。“在重新‘洗牌’之際,有遠見的企業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將國內先進的生產線和技術引進攀枝花,待‘寒冬’一過,發展前景仍然毋庸置疑。”盧東旭說,目前攀枝花有的企業“逆流”而動,準備投資光伏產業。
同時,光伏產業的“寒冬”也沒能阻擋攀枝花打造百億產值太陽能基地的步伐。
2010年,《攀枝花市太陽能利用和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出爐。根據規劃,攀枝花將用10年時間打造成為“國家級太陽能應用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市太陽能產業產值預計達到100億元。
據悉,攀枝花還在規劃建設1-2個富有鮮明特色的太陽能產業園區,努力將其建為太陽能光熱應用、太陽能光伏示范和配套特色產業基地。
“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和產業優勢,加快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攀枝花市經信委主任羅軍表示,除太陽能外,攀枝花還將大力發展水電、生物質能和農村沼氣等清潔能源,建立低碳能源體系,形成新能源產業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