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官網4月25日發布公告對外征集對《LED球泡燈性能要求》等五項輕工業行業標準計劃項目的意見。當天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在其官網也發布了《關于下達<半導體照明術語>等48項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從工信部發布的2 0 1 3年輕工業標準項目計劃表中可以看出,此次標準的預計完成時間均在2014年,涉及《LED球泡燈性能要求》、《白光LED光源的顯色性》、《面發光LED燈具技術要求》、《LED燈具測量方法》、《LED燈-加速壽命評價方法》五項,全部為行業推薦標準。
部內主管部門為消費品工業司,牽頭單位為全國照明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起草單位為北京電光源研究所、上海時代之光照明電子檢測有限公司和國家電光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這三家研究機構。當記者致電起草單位時,其中兩家告訴記者,他們并沒有得到確切通知。
缺乏認可
記者了解到, 目前針對L E D 至少有GB/T24827-2009《道路與街路照明燈具性能要求》、GB/T248 26-2009《普通照明用LED和LED模塊術語和定義》、GB/T24823-2009《普通照明用LED模塊性能要求》等10項國家標準正在使用當中,但大多集中在室外和商業照明的LED路燈、筒燈方面,而LED球泡燈、LED燈管這些室內燈具并沒有相關標準出臺。
“我們主要生產LED燈管,現在沒有標準,我們也只能按照客戶的要求來做。”深圳市全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經理黃祁戈對《高工LED》記者表示。
此次無論工信部對LED球泡燈標準的征集還是國標委發布的修訂計劃,目的在于規范市場,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填補目前在LED方面的標準空白。
但從國標委發布的《通知》中可以看到,除《普通照明用LED筒燈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完成時間在2015年,其余完成時間均在2013年-2014年,內容涉及LED模塊、LED舞臺燈等諸多之前沒有標準、沒有涉及的領域。
對于此次修訂的內容,業內人士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針對工信部征集的《LED燈-加速壽命評價方法》,深圳貝爾南方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陶玖祥表示,現在談加速老化測試言之過早,就連國際上眾多權威專家都沒有找到有關加速測試方法的準確性依據。
記者了解到,在廣州省進行標桿體系認證時就提出過加速老化測試的問題,原因在于目前LM80測試方法的測試時間必須超過6000小時。但如果實行一項新的測試方法,則必須經過長期的數據統計找出加速老化測試和正常點亮之間的對應關系,如果將壽命時間定為35000小時,那么測試時間至少在4年甚至更久。所以,現在提出制定加速老化測試的評價方法,很難得到業內的認可。
按照國家規定,國標和行標一直由標準委員會管理,但事實上標準委員會本身并沒有制定標準的能力,所以他們一般會選擇將標準制定任務下發到各個標準化研究所、質量檢測中心、實驗室,同時企業也可以申請標準立項,只要通過國標委審核即可。但如今很難在某一個細分領域找到龍頭企業,它所申請立項的行業標準能得到全行業的認可。而對研究所制定出的標準,企業則會為其貼上了“不切實際”的標簽。
多重標準“打架”
LED行業經過多年發展,目前也只在戶外照明和商業照明上有點起色。
2012年10月1日,國家禁售100W以上白熾燈,間接為LED球泡燈提供市場空間,但實際上起到的作用并不明顯。因此,過去大多數LED照明企業將自己的目標市場定在海外或是幫外企OEM。“我們只需要考慮國外認證即可,國標我們沒有關注。”一位LED燈具出口企業老板表示。針對出口型企業,無論國標、行標、地標都不能對其產生制約作用,他們更關注的是UL、CE、ROHS這樣的出口地認證。
事實上,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些由政府主導的LED行業標準,過去幾年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牽頭制定地方標準。
2012年1月,廣東省質監局和廣東省科技廳就聯合發布了《LED照明產業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規劃在3年內完成87項廣東省地方標準的修訂工作。路線圖發布后,廣東省標準化研究院就牽頭聯合15家企事業單位成立了LED照明標準技術聯盟,合力推動產業標準體系的規劃實施。2009年7月1日,廣州省首次制定的地方標準《廣東省LED路燈地方標準》正式開始執行。
2010年5月6日,江西省質監局組織省內有關專家對江西聯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起草的《室內照明用LED管形燈》和《室內照明用LED球泡燈》省地方標準進行評審,最終獲得通過,并作為推薦性省地方標準發布。
按照2012年廣東省LED照明產業地方標準預立項目的完成計劃,所有87項標準2013年年底前將全部完成,其中超過一半在2012年6月前已經完成。這也就是說,明年廣州的LED企業無論是生產何種燈具,基本上都有標準可依,但卻會出現行標、地標多重標準“打架”的情況。
標準執行難
目前,國家針對LED的標準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強制標準,但凡涉及使用者人身安全的相關規定均納入強制認證范圍之內;另一種則為非強制標準,即大家經常說的CQC認證標準,企業可以選擇性地進行認證。
從國標委發布的《通知》可以看出,除了《普通照明用LED射燈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等7項為強制認證室外,其他全部為非強制標準。簡單的說,這些標準即使公布對企業來說也沒有強制的約束效力。
記者走訪多家LED燈具生產商了解到,他們對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態度一直很曖昧。一方面,他們高喊行業沒有標準,導致LED行業亂象叢生;另一方面,他們又不太希望標準出臺,特別是產品定位低端的廠家。因為標準的出臺便嚴格界定了產品合格與否,消費者便有了評判的依據。
此外,LED照明產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也是企業對于國標持矛盾心態的主要因素之一。
“平時我們并不以國標為參考生產產品,但是如果客戶是投標使用,我們也能做,只是價格會高一些。”一位LED燈具廠老板表示。
“我們的燈具都在行標、地標之上,所以價格相對高一些。”嘉美時代營銷總經理周水明表示。
顯然,如果市場一旦全部強制采用國標,燈具成本將會提高,很多企業為了低價搶占市場份額,并不愿意積極參與國標的制定和執行。
而在當下,無論行標、地標,大多時候僅僅是質檢部門的專用或政府招標書中的標準條文。
就拿廣州省地標來說,很少有企業嚴格執行,而更多的是廣州省質監局對外發布不合格企業名單時的檢測依據。
“LED標準不能僅僅從燈具角度來制定,也要對燈珠、電源等進行規范。”中山新特力照明董事長孫躍表示。
在廣州市晶英佰鴻照明器具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燭光看來,LED標準普及必須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用戶端,只有達到標準的產品,消費者才能購買;另一方面從國家層面強制執行,不達標準便不準產品進入流通渠道。“企業都是利益最大化的產物,僅僅依靠企業自律,標準很難徹底貫徹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