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創新產品,成為焦點,智能化的突破口明顯出現在電視這一傳統電子產品上。這一趨勢,在被認為全面衰落的日系電子企業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北美時間1月6日晚賭城拉斯維加斯的街頭,2013年CES(國際消費電子展)開幕前的人流明顯沒有去年多,暗示著全球電子業仍籠罩在經濟低迷的陰影之中。不過,1月7日媒體開放日發布會上,及1月8日開幕后CES展場內的超高人氣,仍然昭示著這一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展的權威地位。
智能化的創新產品,成為焦點,智能化的突破口明顯出現在電視這一傳統電子產品上。這一趨勢,在被認為全面衰落的日系電子企業身上表現尤為明顯。
索尼、松下首次將4K(超高清)技術應用于56英寸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電視,顯示日本企業在下一代顯示技術上正面迎戰韓國企業。三星、LG繼去年發布55英寸OLED電視之后,今年展示了可彎曲的55英寸OLED電視。
盡管如此,4K技術延長了液晶電視的生命周期,夏普甚至研發出了85英寸的8K液晶電視。更高清晰度、更大尺寸令液晶電視畫面如身臨其境。而OLED電視卻因成本難以下降、良率難以上升,而延后了普及周期。2015年前,4K液晶電視銷量都將超過OLED電視。
中國企業也不甘落后,紛紛在CES上拿出看家本領:海信推出ULED,在LED液晶電視的基礎上優化圖像,令畫面色澤更艷麗,而售價僅為OLED電視的四分之一。海信還展出了激光電視,無需電視整機,一臺類似投影機大小的設備,就可以將電視內容投映在墻上或布幕上。TCL則把去年發布的全球首款26英寸“智屏”ICESCREEN變為可觸控,并展示了可觸控的Win8TV。這些搶眼的智能化創新產品,的確為中國企業爭得不少榮耀。
創新不僅是技術,還關乎思維模式的轉變。與智能化相輔相成而來的,就是用戶體驗。互聯網時代,消費者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分享購買、使用體驗,從而成為真正的上帝。電子巨頭們前所未有地重視消費者體驗,索尼總裁兼CEO平井一夫去年4月上任后,馬上成立用戶體驗和產品策略平臺。
沒技術不行,光有技術也不行。索尼已經吃過大虧,它手上有一副好牌——豐富的影視、音樂、游戲等娛樂內容,優秀的畫質、音頻、影像技術,卻在智能互聯時代先輸一局,眼睜睜地被蘋果和三星超越。
打破部門垂直管理的溝壑,以用戶需求導向牽引,橫向整合內部的軟硬件資源——這似乎是索尼在本屆CES的使命。索尼首次展示了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統一的操作界面,并展示創新的“onetouch”(一鍵式)功能,即只要按一下按鈕,索尼手機內的圖片、音樂等娛樂內容就能在電視、平板電腦上播放。
連續兩年巨額虧損的日本電子企業能否重獲新生,是業內關注的熱點。松下總裁津賀一宏在CES開幕式上的主題演講讓人耳目一新。日本企業意識到,不能以單個產品,而要以一套產品、一個系統來贏取未來的智能之戰。松下已將業務重點轉向智能電視、家庭節能、電動汽車能源管理等解決方案。
如出一轍的是,智能家居成為本屆CES上各大電子巨頭爭相展示的重點之一。可以想象一下,未來的智能生活里,電視機將被重新定義。同樣的視頻內容,你可以在電視機、手機、平板電腦、電冰箱門上的小顯示屏甚至在墻上、窗玻璃上(已有透明的顯示屏)觀看,你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并且隨時隨地選擇。
這需要強大的“心臟”支撐,因此高通在本屆CES上展示“四核芯片”引來“哇”聲一片,這還需要極豐富的內容支持,連好萊塢的影視娛樂巨頭們也聯手結盟。本屆CES上,獅門、派拉蒙、索尼影像娛樂、20世紀福克斯、環球唱片、華納兄弟簽約合作,提出口號“Yourmoviesinthecloud”,即通過云計算技術,把豐富的影片資源放在“云端”,消費者可以方便地通過電視機、電腦、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瀏覽并下載喜愛的電影。
2013年將是智能電視商業應用的元年。任何一次產業變革,都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沒有蘋果、微軟的參與,亞洲企業成為本屆CES舞臺上的主角。其中,韓國企業暫時領先一步,日本企業在調整,中國企業在努力追趕。今年TCL、海信在CES中心展館拿下搶眼的位置,難怪索尼中國區總裁栗田伸樹感嘆從來沒有如此強烈地感覺到中國企業的存在。
總之,智能浪潮正撲面而來,競爭格局就像一個變化中的魔方,創新力將成為科技企業重新排定行業座次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