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十年,是佛山陶瓷布局走出佛山、布局全國的輝煌十年;今年,佛山陶瓷將抱團掀開新的一頁,真正實施走出國門布局全球的第一步,第一站是泰國。”昨日,記者從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獲悉,佛山陶瓷走出國門的第一站,目前已鎖定在泰國查春宵府國道16—17公里處的7000畝地作為陶瓷工業園,將以抱團的形式開展,吸引佛山陶瓷企業挺進東南亞設廠。
提早布局▶▶
人口資源紅利已沒有優勢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產業都在找尋機遇往國內其它區域甚至是國外轉移流動。2000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城市化步伐加緊,這給佛山陶瓷帶來巨大的國內外市場。佛山陶瓷 正是在這一階段主動走出去布局。“為何叫主動走出去?那是因為在2007年佛山對陶瓷產業進行調整之后,又有新一輪更大范疇的走出去布局階段。”佛山市陶瓷行協會副會長黃希然介紹。
這是新的歷史時期,給佛山陶瓷新的命題。大自然陶瓷相關負責人稱,“很多企業認為向內地次發達地區轉移后,可以獲得低廉的勞動力的算盤算是打空了。自然的陶早在2001年就在四川有投資設廠,當年,內地的勞動力價值的確比沿海要低,一線產業工月收入在800元到900元,但經過三四年時間,就漲到與珠三角相差不多的水平上來,特別這幾年,產業轉承地用工需求大增,為招到熟練工人,工資還反倒有高過佛山的趨勢。”
一位陶企負責人向記者認為,新一代80后、90后的工人的需求已發生了變化,倚仗低成本為競爭力的中國陶瓷產業已走到了盡頭,“人口紅利、資源紅利都沒有比較優勢。”
近年來,中國人力成本逐步攀升造成企業成本壓力倍增。耐克和阿迪達斯更是先后關閉在中國的代工廠,轉向東南亞,選擇在越南等地辦廠。全球產業都在尋找著更具優勢的成本低谷,雖然“低谷”是相對的,但提早布局,占領市場的戰略在每個產業都是適應的。
目前困境▶▶
單個企業暫難實現走出國門
近年來,中國陶瓷業受到歐盟反傾銷委員會征收懲罰性關稅、意大利博洛尼亞等國際性展覽會進行種種準入限制的壓力,建筑陶瓷連續遭遇貿易壁壘,僅僅針對陶瓷磚的出口就有十幾起,加之海外設廠市場調研、產業鏈建設等方面成本偏高,個體企業在海外單打獨斗壓力頗大。
新中源陶瓷國際業務部霍錦祥稱:“新中源去年在迪拜設立銷售分公司,但當地的陶瓷原料需要進口,并不適合設立生產基地,單個企業海外市場的開拓確實很難。”
而東鵬陶瓷此前也嘗試過在意大利設立分公司,希望通過銷售打開市場然后為設廠,但其認為各方面條件仍未成熟。
佛山雅士高陶瓷去年年底宣布以入股的方式,與法國MPS藝術設計機構、韓國進榮集團合作,“我們很少參與西班牙分廠的管理,主要是利用當地品牌的影響力,單獨一個企業去打開市場還是很難的。”雅士高夫陶瓷董事長陳彥斌坦言。
“佛山陶瓷其實很早就醞釀走出去的路徑,大家都意料到會是這樣一種趨勢,但是畢竟此前沒有先例,邁出這一步需要做細對國際市場與國際投資慣例的研究。”黃希然感嘆走出國門不容易,“比如,按泰國的慣例,在泰國進行投資設廠,必須找尋泰國的合作伙伴,并且其占有股份必須高于外來投資者,我們的泰國方合作伙伴占有51%的股份。對于單打獨斗難以實現走出國門,我們就通過協會為企業搭建一個抱團走出去的平臺。”
“9月上旬,我們再次從泰國考察回來,對接企業已經為國內企業入駐提供各種政策、手續、融資的服務。”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主任潘勇文稱,“采取團隊出擊的方式,能更好規避政策風險。”
黃希然也認為,東南亞歷來是佛山陶瓷出口的主陣地。“現在國內的陶瓷供大于求,深陷房地產調控帶來的需求疲軟,如果選擇到泰國設廠,既能規避海外各地的反傾銷,也有助于開辟當地的市場。佛山的陶瓷企業面臨升級轉型,走出去是重要的一環。把泰國作為開拓海外市場的第一站,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
■成本比較
勞動力月收入
佛山一名勞動力月收入為2000元—3000元,而在泰國只需要1500元—1800元;
平均收入
佛山的平均勞動力成本每月為2500—3000元,而泰國的則為每月500元—1800元;
為啥選泰國?
基于地緣優勢
據了解,佛山陶瓷協會經過多次考察,最終選擇泰國主要是基于地緣優勢。泰國位于東南亞的腹地,對于東盟國家市場的輻射力巨大,而東南亞一直是佛山陶瓷業出口的主要市場。泰國還是陶瓷原料的礦產國,陶土資源豐富,無需進口,近年來泰國灣海域發現了大量天然氣儲備,泰國的天然氣價格遠低于佛山。
泰國華僑華人比較多,生活習慣接近廣東人。作為開放較早的東南亞國家,泰國各項招商引資政策比較完善。國民大多篤信佛教,誠信度比較高。
產品如何銷售?
七成直接出口
選定泰國之后,今年初,由陶瓷協會牽頭,敲定了7000畝工業園地塊。該地距離曼谷110公里,距離港口60公里,泰國查春宵府國道16—17公里,國內企業可入場建廠。
“這塊地旁已經鋪設好了天然氣管道,地塊內有一個約50畝的湖泊,希亞水庫也在旁邊。附近的高壓線塔也在架設,報裝電力費用不高。工業園還接近公路和碼頭,方便物流吞吐。”黃希然稱,“陶瓷工業園可以入駐15家生產企業,50條生產線,10家配套企業。園區的產品預計30%供給當地,70%出口到東盟周邊、中東、歐盟等地。”
水、電、天然氣、運輸費用等,泰國都比佛山低30%甚至更多。
為中國陶瓷國際化探路
制造業基礎雄厚的佛山,不乏企業走出國門的成功案例。
其中,走出國門投資設廠較為成功的當屬家電行業。2006年,白電巨子美的越南第一工業園開建,這是美的集團第一個境外工業園,由此,美的集團國際化跨出重要一步,開啟它全球布局的步伐。截至今日,美的已經擁有越南、白俄羅斯、埃及三個海外生產基地。空調大鱷志高則相繼在越南、泰國、博茨瓦納、尼日利亞等國家建立了生產廠。
2011年4月,伊之密成功收購總部位于美國俄亥俄州(Ohio)的百年企業美國HPM公司的全部知識產權。并于2011年7月成立了HPM北美公司,隨后又在今年1月全資收購了Bivouac公司,并任命HPM前總裁為北美公司的總裁。因此,HPM北美屬于伊之密全資子公司。對于伊之密來說,美國市場這場收購還只是一個開始。伊之密已決定在其他戰略性市場上復制HPM模式,采取全球性戰略。除了美國市場,伊之密還將進軍印度、巴西、土耳其,并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IPO申請,希望籌措到海外擴張所需的資金。
在經濟逆流之中,佛山陶瓷籌劃抱團走出國門的模式,有望為佛企國際化尋求一條全新的路徑。佛山陶瓷作為中國陶瓷的代表,它勇敢走出國門的探索之路,也將為中國陶瓷圓國際化之夢提供借鑒。
